21世纪以来印日关系研究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x1984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日关系的发展深化已成为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领域的突出变化。本文通过分析新世纪两国关系的发展特征、动因及限制因素,探究其对地区及相关国家影响并研判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而形成研究印日关系的基本框架。这为理解“印太”地缘格局变化、把握中美博弈主线、解析中国周边战略环境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并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意义。自20世纪50年代印日两国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在国际冷战格局的背景下曲折发展,政经交往起伏波动、各领域合作水平较低是这一阶段两国关系的真实写照。进入21世纪,在冷战结束、国际局势缓和的适宜外部环境下,印日内政外交政策的调整为两国关系的恢复与快速发展创造条件。纵向来看,从2000年开始,印日关系开始升温,在交往机制、合作领域以及发展规划方面的进展,为两国关系的全面深化奠定制度基础、培育发展动力并设计战略框架,双边关系进入良性发展轨道。2010年后在“印太”地缘背景下,两国伙伴关系升级加速、双方战略合作属性加强以及战略对接程度加深,推动印日关系向全面性、战略性及协同性方向深化。从两国关系进程呈现前十年稳步提升,后十年加速深化的阶段性特点来看,21世纪以来印日关系以合作为主轴,整体呈现稳定深化的发展特征。横向来看,经过近20年的发展,印日关系现已形成政治关系统领全局、经济交往固本培基、安全合作承载需求、核能开发拓展领域、战略合作引领方向的全面深化格局。政治层面,印日高层会晤频繁且注重制度化与战略性、双边各层级工作机制建立并逐步完善、两国扩大在多边机制合作中的配合协同、双方加强对地区及全球问题立场的协调力度。经济层面,双边贸易额实现总量增加、投资合作保持总体增长、日本官方发展援助对印度经济建设的作用效果突出。军事安全层面,印日实现了安全、国防以及各军种之间的政策、人员交往机制全面覆盖,双边多边联合演习呈现种类扩展、规模扩大、质量提升的深入发展态势,装备技术合作则由单一军售向共同研发以及产业融合的纵深方向延伸。核合作层面,双方在核政策领域取得基本共识,强化在国际核体系的政策协调,达成印日民用核能协议,为两国拓展新兴合作领域奠定基础。战略合作层面,印日地区战略对接融合范围扩大、程度加深,推动两国外交、经济、安全等领域战略合作的扩展,区域连通性与基础设施联合开发、地区多边机制立场协调、美印日三边军事演习等多边合作引领两国关系深化的发展方向。总体分析,地区地缘结构的外部环境与两国国家利益及战略目标的内部需求,是促成21世纪以来印日关系发展的基本要素,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构成双方关系各阶段、各领域发展的众多动因。综合来看,既有双方发展经济、实现大国目标、维护安全利益、促进能源结构优化等内部驱动力,也有防范平衡中国崛起、担忧中国影响力扩大的外部压力,同时美国地区战略调整与加强盟友与伙伴关系的政策取向也是推动印日深化战略合作关系的主要推动力。尽管两国关系发展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但是国情制度差异、国内政策条件限制等客观因素制约了双方政治、经济、安全目标的实施和落实;战略传统、战略诉求以及路径选择等方面的分异,在主观层面决定了双方合作的“非同盟”性质,并限定了两国战略合作的上限。两国关系发展中的制约与限制,同样可归因于双方对地区地缘结构的差异理解,以及各自国家利益与地区目标的不同界定。与此同时,随着印日战略合作程度的加深,其内涵与外延的扩展对地区以及相关国家造成影响。对地区秩序而言,印日参与地区事务主动性的提高,加剧了“印太”地缘博弈竞争态势,提升了两国在地区架构中的地位,并对地区秩序塑造构成多元复合性影响。对中国来说,印日战略合作中联合对华的部分,增加了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周边安全环境的潜在压力、加剧南海问题的复杂化与国际化、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带来挑战与机遇。对美国来说,印日政治军事合作的加深既是对美印海上安全合作的补充,也为美印日、美日澳印多边合作创造条件;另外,两国在“印太”战略层面的共性与差异同样给三方合作带来不确定性。对地区国家来说,印日地区战略对接在带动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国家连通性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维护海上安全能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以及提升地区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也存在政治意图与经济援助相捆绑,裹挟地区国家卷入地缘竞争与大国博弈的风险。另外,在地区地缘格局仍将延续中美博弈基本态势的前提下,印日将沿着“有限深化”轨迹向深度战略关系方向发展,双方在战略原则、地区格局预期、对华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两国结成同盟、“准同盟”关系的概率较低。在维护本国利益与实现地区目标的权衡中,印日对美、对华关系将表现出两面性特征。而战略自主性的增强,预示着双方寻求在地区秩序构建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战略趋向。
其他文献
语言作为人处理自己与世界关系的重要中介,作为思维本身的要素,是现实生活的表现。一方面,通过语言,人们在进行认识活动中,不仅能够观念地掌握现实世界,而且能超越现实世界、追求和创造理想世界。另一方面,语言作为重要的认识中介,极大地提高了人的思维和实践的普遍性,也必然不断扩大人类认识系统中主体与客体相关联的领域,扩大人类赖以生活的世界的范围,实现人的发展。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计算机语言的应用、
自古以来,中外各国均有记载赦免实践,但赦免究竟为何物?为何赦免?赦免为何?如何赦免等?虽众说纷纭,却难道其实。同时赦免实践长期倍受争议,新中国成立以来赦免实践也很少,所以,赦免问题研究长期处于边缘“冷门”。回顾国内现有赦免研究百余份资料,虽然涉及赦免范围甚广,如刑法上“死刑赦免”、诉讼法中“赦免程序”、宪法中“赦免权”、国际法上“国际犯罪赦免”甚至财税领域“赦免”等问题,但是,实际上赦免研究主要围
主体性问题是关乎人与世界关系的既有总体性、又有根本性的哲学问题。人作为与动物相区别的存在物,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世界?我们应该怎样塑造我们的主体性?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一般来讲,古代哲学时期,主体并不是人,而是人主观臆想的、在客观世界背后的那个终极原因。人被动地从属于这个原因。中世纪哲学是人类将对神的信仰理论化、系统化的时期。神创造了世界,也决定人的命运,是毫无疑问的主体
城市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表征。截至目前,全球已有一半以上的人生活在城市,中国也是如此。可以说,当代社会已经进入了城市社会,城市已然成为我们无法逃避的事实,它的发展和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现代性的条件下,城市空间生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非正义现象凸显,出现了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交通拥堵、传染病肆虐、暴力恐怖事件频发、贫富差距拉大、城市空间发展不平衡、市民城市权利缺失等严重
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传媒在国际传播的研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带。与其它新闻媒体相比较,出版领域的媒体更注重深耕细作,发展历史悠久,但是内容传播的范围有一定局限性,传播速度较慢,对受众的自主选择能力要求较高,但其对社会的影响也更为深远和长久。在当前我国大力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背景下,出版企业作为市场运作的重要主体,不可能、也不应该缺席。少儿出版作为我国出版业的中坚力量,在本世纪初开始了高速
政商伦理关系作为政治、经济、伦理等价值理念的集合体,深度反映和制约着人类文明进程。中国和英国分别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代表性国家,从中西比较视域检审两者近代历史上的政商伦理关系,对于透视历史和关照当代乃至未来文明走向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英近代都曾出现过一股重商主义思潮和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引领各自国家从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任务,在这个特殊的转型时期,其政商伦理关系呈现出不同的过渡型
由于低表面张力的油类物质很容易粘附在材料表面,导致材料被污染甚至发生管道堵塞等事故。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高效、相对廉价的疏油材料。据报道,疏油材料在自清洁、油/水分离、防生物粘附、引导油滴运动、腐蚀防护和油污清除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疏油表面通常由特殊的粗糙结构和含氟的低表面能化合物组合而成。然而涂层表面的粗糙结构通常伴随着机械稳定性差,光学清晰度低等问题。除此之外,含氟材料还可能危害环境和人类健
“柔道战略”这一名词的正式诞生迄今不过20年时间,但这并不意味柔道战略的观念和应用在过去就不存在,事实上柔道战略古已有之并得到广泛运用,只不过不曾使用现有的名词罢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文将柔道战略界定为“相对弱者在柔道哲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以柔克刚的原理和方法来实现以弱胜强的辩证法艺术”。从本质上讲,柔道战略是一种智慧型而非力量型的斗争模式,其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是一条有助于弱者生存的途径。柔道战
介绍在工作中设计的一种翻转结构,简要介绍其部分设计内容,并对重要件进行校核与分析。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蕴含着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党员、领导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胜利之“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