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翻译——兼评《汤姆·索亚历险记》张友松中译本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_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目的论源于七十年代后期的德国。其核心内容是:译本的预期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译本读者文化背景的制约,而这个预期目的决定着翻译的策略。文学翻译还应遵循连贯和忠实的原则,最大程度地做到语内和语际的连贯,让读者理解其意。 儿童文学的英汉翻译从形式到内容都应根据中国儿童的智力发育水平、知识经验、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和不同的年龄层次等因素,使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译出“童味”,保留“童趣”,尽可能将原著的精神传达给中国的小读者们。 本研究就翻译目的论理论与儿童文学英汉翻译的实践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论证,探讨了在不同语境中,翻译目的论对儿童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豪马克·吐温的第一部儿童小说,在世界儿童文学中享有盛誉。本文以张友松的中译本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对译文与原著进行对比研究,重在分析译者是如何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成功地翻译了这部世界名著,在实践中印证了翻译目的论的一些重要理论原则;同时与其它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了复译名著的得与失。 本研究认为,在儿童文学翻译过程中,译本应该将外国儿童文学与中国文化、中国儿童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结合起来,以达到愉悦和教育儿童的目的。因此,以归化策略为基础兼用异化策略的翻译目的论对儿童文学的英汉翻译具有指导意义。只有将两种翻译策略有机结合,才能使译本既忠实于原著,又能成为中国儿童读者喜闻乐见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为引言,扼要介绍本研究的主题和论文结构。 第二章阐述翻译目的论与儿童文学翻译的关系,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的现状,指出翻译目的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 第三章是个案研究,以《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张友松中译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翻译目的论理论和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对原著和张译本、张译本和其它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第四章回顾和总结全文。指出加强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是当务之急,同时强调复译名著贵在超越,最后展望了我国儿童文学翻译发展的美好远景。
其他文献
天下一千对夫妻有一千种幸福或悲伤,但每对夫妻都会遇到很多“第一次”,这几个转折点也许会让你身心疲惫,也可能让你越来越爱他。  第一次 家庭大战  杨露和马力结婚两个月后,就因为婆婆的经济要求发生了第一次严重冲突。马力的妈妈是个时髦老太太,经常要求儿子为她支付出国旅游、购买衣服首饰的费用。杨霞终于爆发。  绕过暗礁:认真倾听对方的解释,不要打断或插话;就事论事,不要翻陈芝麻烂谷子;最大程度地理解对方
期刊
随着首届“陆俨少奖”终评工作的圆满完成,(经过评委们6轮的慎重投票)共计32件佳作分别荣获金、银、铜和优秀奖,并于3月30日开始在浙江画院官方网站及各大媒体上公布。现在浙
学位
婚姻是条长满刺的毛毛虫,与它斗智斗勇,胜负的标志是它先褪光了刺,还是你先过了敏。给你一个毛毛虫犯痒的时间表,看看感情到底是怎么发痒的。  结婚前:摸索期  【关键词】动机 义务  症状:1、未考察清楚就急促结合导致的婚后问题通常较难调和。2、只有一腔爱情,往往对婚姻中应尽的义务缺乏必要考虑。  专家支招:婚姻的动机有三个:爱情、繁衍、经济。如果在结婚前只考虑爱情,那么这样的婚姻缺乏稳定,因为光有爱
期刊
先秦儒家的三大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同时也是顶级的语言大师。承载着他们睿智、深邃思想的语言广为流传,绵绵不衰,其中很多语句已成为世人耳熟能详
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疾病”是出现频率很高的意象。作家所要观照的是作为一种隐喻和形象化的疾病,疾病作为个人的遭遇乃是社会——文化的构成,个体的疾病现象本质上是结构在
本论文主要抓住韦勒克笔下的“透视主义”来展开论述,由对其“透视主义”全方面的透视来看韦勒克的文学批评方法、原则,以此求得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提供有意义的指导与启示。
本文旨在运用比较文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壮族神话、民间传说、民间长诗和民间戏剧为研究对象来梳理壮族民间文学与汉族文化(主要是汉族文学)的关系,以及分析
当有人喋喋不休的抱怨时,不耐烦的旁人可能会扔一句“有病!”当然这是气话。但如果抱怨成了你生活的常态,有人善意提醒你要适当调整,别不当回事儿,抱怨也是一种慢性病,其对身心的损伤绝不亚于大家熟知的糖尿病、高血压。  长期抱怨对心脑血管很不利  慢性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患病人群多、健康受損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从这个角度看,长期抱怨具备慢性病属性。“总是抱怨确实能划到慢性病这一块。”著名健康教育专家
期刊
家住成都的王友惠这些年一直往家里捡垃圾。社区工作人员做尽思想工作,从她家清理出整整两大车垃圾,还有她花30多万元买的保健品。心理专家表示,王友惠可能患了一种精神疾病——囤积症。因儿女疏离或沟通不畅让老年人落下的心疾,比囤积症多得多……  “奢侈恐惧症”  杭州市63岁张师傅和兒子一起生活,虽然儿子经济条件不错,但他最看不惯儿子花钱大手大脚。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儿子想着一家人出去吃顿好的,可张师傅不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