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德成为法的元价值——对中国当下法律道德认识的法哲学批判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C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法治日渐成为强势话语系统而道德价值受到损坏的世界,虽然道德已不再像古典世界一样直接意味着幸福,法治的状况对我们的生活有直接的影响,但道德贫乏的生活却肯定不是美好的,人们期待的美好生活是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平衡。因此,对更美好生活状态的追求使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讨论现在已从少数理论法学家的私人兴趣成为了一种迫切的现实需要。然而,人们的关注点主要在于法律中应不应该引入道德,法治社会应不应该有“德治”等宏观上的应然性讨论,而不是去考察当下法律道德认识的具体情况,用符合时代需要的先进的法哲学理念对其进行批判。因此,这样一种法律道德认识并没有受到批判:法律道德是“底线道德”或“中人道德”;道德和法在内容上可能互含,可是在价值上却是相互独立的,分属不同的领域。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念出发,在对上述观点展开法哲学的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作为人的行为标准,法律与道德应该保持大致的一致性,法律中的道德应该体现人类的正向道德价值即美德,美德不仅是法的价值,还应该是法的元价值。全文结构如下: 引言。直接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国当下的法律道德认识,指出中国目前的法治表现为排道德性的意识形态,对更美好生活状态的追求迫使人们对其展开法哲学批判。 第一章:绪论。首先从实践性、时代性、现实意义三个角度描述了选题意义,其次介绍了对法治的相关反思的内容和研究现状,最后描述了本文的研究路径和创新点。 第二章:对法律道德只能是“底线道德”或“中人道德”认识的批判。分别从逻辑、实体、实践、哲学基础四个角度展开批判,从而弓l出了在当下应该怎样认识法律道德的问题。认为,这种认识的直接哲学基础是规范伦理学,根本哲学基础是建构主义的现代理性;法律与道德作为人的行为标准,二者应该保持大致的一致性。 第三章:论美德成为法的元价值。该章是全文的重点内容,共三节: 第一节:概念界说。通过对价值、法的价值、法的价值结构体系、法的元价值、伦理、道德、美德等概念的含义进行界定,建立了该部分的概念体系和论述的基础。重点提出了“法价值的结构体系”和“法的元价值”概念,并对“美德”有新的理解。 第二节:美德应该是一种法的价值。该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由于美德是否应该是法的一种价值,关键在于:一是美德是否是人的一种基本价值,二是如果美德是一种基本价值,那么这种价值是否是由作为客体的法所产生的,其中包括法应该产生这种价值和能够产生这种价值两个方面,该部分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以上这几个问题具体展开论述。 第三节:美德应该成为法的元价值。这是对第五部分讨论的进一步深入展开。美德应该成为法的元价值是由于美德可以实现作为法的元价值必须具有的功能:一是能反映法的主体的根本主观希求;二是能统帅法的诸价值,是判断法的基础价值具体位阶的根据;三是能够协调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张力,使法律与道德互相支持而不是排斥;四是能够反映时代的进步倾向,具有承继性。 结语。总结指出,实质法治是今后法治发展和努力追求的方向,那种忽略道德的形式法治理念将会得到纠正,法治将会对其价值进行调整,道德在法律中的地位将大大加强。
其他文献
葫芦岛地处辽宁西部 ,气候温和 ,干旱少雨 ,无霜期16 0d左右 ,降水量 5 5 0mm左右 ,日照时数为 145 0h ,常年≥ 10℃的活动积温为 34 0 0℃左右 ,属于一季有余 ,两季不足的旱作农
摘 要:随着稻米的市场定位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其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沼液富含氮、磷、有机物、微量元素、多种水解酶等,对于稻米品质及产量提高的效果明显,因此,探究优质水稻种植过程中沼液对其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设置全沼液添加量、50%沼液添加量和0沼液添加量(全化肥)3个处理,经不同浓度的沼液灌溉,分析了沼液替代化肥对水稻分蘖、拔节孕穗期以及成熟期生物量、SPAD值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
几乎在每一个哲学发展的重要时代,悖论问题都受到学界的特殊关注。当前国内外悖论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逻辑学界,集中于逻辑悖论。但是悖论问题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逻辑问题,它更是
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 ),生于1929年,先后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瑞士苏黎士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法兰
以克新13号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旱作模式下测定出苗后60~90d块茎不同部位糖类物质的含量,研究马铃薯块茎形成过程中不同部位糖类物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糖类在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有关于“救世主”的思想和教义。救世主思想是一种源于苦难,着眼于盼望的神学观念。这一思想实际上是能够放在现代性矢量时间维度的。近代之后,这一
论文立足中国经典诠释传统和诠释实践,借鉴西方诠释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审视《易传》对《易经》的诠释问题,厘清《易传》诠释《易经》的最初面貌、根本目的、方法体例、实践价值
概念是语言、思维的基本单元,概念的运用触及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概念对我们生活既然有着如此深广的影响,那么概念的哲学研究这个课题也就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这个
二战以来,人类一方面享受物质文明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一些理论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生态学联合起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形
僧肇以性住不迁说与不真即空之理构筑其独特的形而上学。其学术之渊源一为龙树的性空幻有说,一为郭象的独化论。性住不迁明时间与实在,不真即空理约本体与现象。大略以假名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