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对“真相”的追寻—对《黑暗的心》的原型解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k08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位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波兰裔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被公认为是从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到二十世纪文学的转型过程中的代表人物。他著名的小说《黑暗的心》也因此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批评家采用各种各样的批评方法,多角度去对它进行分析批评,国内外研究者主要从政治,哲学,心理学,女性主义,象征性意义等各个不同视角对小说进行了比较深入地研究和阐释,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无疑为拓宽视野打开新思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这部小说铺平了道路。西方评论家把《黑暗的心》与维吉尔的《伊尼德》,但丁的《地狱篇》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该小说的意象和主题分别使用了《伊尼德》和《地狱篇》中的原型。国内也有读者认为《黑暗的心》中马洛的刚果之行是使他由一名不谙世事的青年蜕变成为一个世故的与现实达成妥协的成人的仪式。与上述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的是本文以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和《圣经》为依据,以文本分析的方式比较系统全面地研究了《黑暗的心》中的原型,包括人物形象原型,叙述模式原型,意象原型和母题原型。神话-原型批评要求读者把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研究,同时也关注各个原型在整个文学作品中发挥的作用和功效。因此这篇论文试图通过发掘和分析康拉德的《黑暗的心》中那些明显的和隐含的原型,以此来探讨和阐明小说是如何通过这些原型来揭示“人性恶”的主题的。论文共分三部分六章。第一部分概述作家康拉德生平及其作品《黑暗的心》。其中包括康拉德在英国文学中的显著地位和影响,以及迄今国内外批评家对《黑暗的心》所形成的文学批评观点,以此为基础结合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旨在分析作品的神话原型要素。同时介绍了神话批评理论的渊源,发展并详细地阐述了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详细地从四方面阐释《黑暗的心》的神话原型特征。人物的原型包括追寻者,替罪羊,恶魔和约拿;叙述模式原型是以倒“U”字形的圣经叙述模式展开的。意象原型包括对“蛇”,“森林”和黑白颜色对照这三方面的分析阐释。主题原型涉及小说所体现的“追寻”和“堕落”的主题原型。每一部分是一个自足的单元,但又具有其在整体结构中的关联性。对这四方面的分析阐释说明马洛为了完成寻找追寻目标的使命经历了种种考验,但同时这一追寻过程也是马洛不断认识人的本性的过程。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结尾部分。对全文的论述和分析作了系统的总结:通过运用神话原型和圣经原型,作者展示了现代世界中英雄追寻到的不再是“圣杯”,而是“人性恶”这一可怕的“真相”。同时《黑暗的心》也可以看作是现代文学作品不断地把“人”作为“英雄”而赋予古代神话中的神的特征的一个缩影。正如马丁所说:“也许社会和文学是循环而非直线的形式演变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近来小说的重想像的倾向可能会打开以不同的方式向回归神话的通道。”
其他文献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世界,除了刀光剑影的武侠争斗外,还塑造出许多令人沉醉其中的儿女情长,这两者共同奠定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让读者领略到"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的丰
悲剧意识是中国现代文学超越传统文学的个体和群体的审美文化自觉。本文对中国现代文学悲剧审美意识进行了深入探索,认为中国现代作家的悲剧审美意识主要体现为以悲剧的理念
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也与其他企业一样会面临各种风险。面对如今迅猛发展的市场经济,各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日益庞大,如何在贷款的过程中减少风险,就要求商业银行对企业进
为解决目前中药材市场上熟地炮制品大多不合格的情况,通过参考有关文献和向专家请教后对熟地黄炮制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最终采用高压炖制的方法制出了符合药典要求的炮制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施工的重点是合理布置支撑体系,确保支撑的刚度和稳定性。本文通过南京圣和药业有限公司仓库及附属用房工程梁板施工高支模的工程实例,介绍了确保高支
要想使企业不断的发展,并且在发展中创造价值、获取收益,那么安全生产和团队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两项标准中,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关键。使电力企业能够集约、稳定、持续、
本文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9研究所承担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气候观测综合计量检定技术研究”为背景,对其中的湿度气体发生系统一湿度发生器系统进行研究,对湿度发生器
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核心技术之一的逆变器并网控制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大功率并网逆变器的开关频率相对较低,相对于传统的L型或LC型滤波器,并网逆变器采用LCL型输出滤
随着加工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机械加工的精度和加工量都在不断的提高,以满足社会各个领域对各种加工件的需要。机械加工工艺的能量消耗问题一直为企业所忽略,在提倡节能降耗的
霍拉勃说:“从马克思主义者到传统批评家,从古典学者、中世纪的学者到现代专家,每一种方法论,每一个文学领域,无不响应了接受理论提出的挑战”[1]。借鉴解释学的宽广视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