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尤其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阶段,各个区域建设用地拓展迅速,到处进行新城----尤其是工业园区建设,不仅造成产能过剩,而且土地利用粗放,占用农用地过多,一方面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导致生态敏感区环境退化。为了协调“开发”和“保护”,促进区域间均衡发展,我国于2010年正式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划根据开发强度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种主体功能区,以协调空间开发格局。这就要求我们探索差异化的土地政策响应,尤其是建设用地调控的响应,促使主体功能区战略能够落到实处。
本研究在梳理了建设用地扩张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经典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中国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对土地利用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DPSIR模型归纳了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和压力,建立区域建设用地扩张的概念模型;然后,进一步将主体功能区划下的差异化政策响应融合到该模型上。由于在既定的主体功能划分下,区域将采取相适应的差异化响应政策,对区域建设用地扩张以及耕地保护具有重要影响,因而本研究建立了基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区域建设用地扩张调控的概念模型,通过改变人口与土地政策参数调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与制衡效果。
本研究在主体功能区战略下,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构建建设用地扩张模型,模型划分为主体功能区政策子系统、建设用地子系统,人口社会子系统、经济发展子系统、耕地子系统五个子系统,从逻辑上梳理了各子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将模型的各部分进行参数刻画。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利用DPSIR分析框架及因子分析方法寻找建设用地扩张的核心驱动因素,形成差异化的政策响应,通过调节不同的主体功能政策参数值得到不同的模拟情景。研究发现系统动力学将人口、土地政策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调控有机结合,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人口、土地政策情景下,地方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地均产出、单位工业用地第二产业产出等观测指标有着显著的差异。基于模型情景模拟的分析后,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管理政策和耕地保护政策尤其是耕地保有量和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等指标为出发点进行了反思,提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指标的分解和落实缺乏一定的弹性和差异性;并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相规划协调、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与耕地保有量指标控制与主体功能区划相协调、“两规”与主体功能区划相协调,以及建设用地规模的考量和测算、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等流量指标的控制与空间层面上城市之间的指标协调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