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不同地区玉米小斑病病原鉴定及与矮花叶病复合侵染对玉米抗性的影响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y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小斑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真菌性病害之一。由于气候变暖、栽培制度改变等因素的影响,玉米小斑病菌种群已发生变化,常与其他病害复合侵染,导致玉米产量急剧下滑,严重影响粮食生产。本研究通过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山东省不同地区玉米小斑病病原,明确了不同小斑病菌的致病力,鉴定了不同小斑病菌对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并通过室内和田间鉴定了甘蔗花叶病毒侵染后不同玉米品系对小斑病抗性变化。具体结果如下:(1)获得23株山东地区玉米小斑病菌,分析了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和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从山东省8个地区鉴定到了23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不同玉米小斑病菌生长速率在0.37~1.38 cm/d之间;产孢量在0.70×10~4~45.30×10~4个/m L之间;分生孢子长度在53.94~81.96μm之间。利用9条多态性高的ISSR引物对23株玉米小斑病菌进行扩增,共扩增出72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3.51%;利用NTSYS2.10e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显示,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在0.50~0.97之间,菌株群体存在较高遗传变异。利用离体叶片法测定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发现TA2、TA4、BZ3、JNi1、JNi2、DZ1菌株致病力较强;TA3、WF2菌株致病力相对较弱。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析不同菌株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发现苯醚甲环唑的EC50分布在0.6720~18.2497μg/m L之间,戊唑醇的EC50分布在0.6160~10.7171μg/m L之间,不同菌株对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的敏感性存在差异。(2)鉴定了332份玉米品系对玉米小斑病、矮花叶病的抗性,筛选出兼抗玉米小斑病和矮花叶病的玉米品系37份。在单独接种玉米小斑病菌的332份玉米品系中,13份表现高抗,203份表现抗,89份表现中抗,22份表现感,5份表现高感。玉米矮花叶病自然发病鉴定发现322份玉米品系中48份不表现任何玉米矮花叶症状,其中10份属于高抗玉米小斑病,27份抗,11份中抗。对284份表现典型玉米矮花叶病症状的玉米品系抗小斑病分析发现,1份玉米品系由原来的高抗小斑病变为抗,2份由高抗变为中抗;41份由抗变为中抗,118份由抗变为感,11份由抗变为高感。受甘蔗花叶病毒侵染后,玉米对小斑病菌的感病性增加。(3)明确了玉米品系受SCMV侵染后对小斑病抗性降低。利用甘蔗花叶病毒CP特异性抗体检测了无矮花叶症状、具有小斑病症状和兼有二者的玉米叶片中是否存在病毒。对单独侵染和复合侵染的玉米叶片病斑数量和长度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玉米品系受两种病害复合侵染时,病斑数量、病斑长度明显增加。田间调查发现复合侵染显著提高玉米小斑病的病情指数。以玉米品种登海605为材料,分析了单独接种玉米小斑病菌和受甘蔗花叶病毒侵染后接种小斑病菌后玉米叶片发病程度,复合侵染的玉米叶片病斑数量和病斑长度明显增加。
其他文献
海棠是蔷薇科苹果属植物,在我国主要作为观赏资源,种植面积非常广阔,其果实味道酸、涩,不宜直接食用,多为自然成熟脱落,浪费严重。本研究以我省丰富的海棠果资源作为试验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和大孔树脂纯化技术,研究了海棠果多酚的提取和纯化工艺,考察了海棠果多酚的抗氧化能力,并将其应用于鲜湿面条中。本研究既解决了海棠果资源浪费的问题,又可为功能型鲜湿面条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超声波辅
薄壳山核桃因其重要的营养保健、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逐渐在汶上地区推广种植,面积逐年增大。本研究通过利用昆虫生态学的常规方法和抽样调查法,对汶上县薄壳山核桃主要害虫及天敌进行调查研究。统计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类和数量,确定物种组成并进行相对多度分析。计算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群优势度,确定主要害虫及天敌的优势种。绘制种群动态曲线,分析汶上县薄壳山核桃主要害虫及天敌物种的种群动态。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计算物种
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亟需对农村社区医疗服务质量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提升农村社区医疗服务质量的路径,推动农村社区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描述性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烟台市农村社区医疗服务质量进行了系统评价。首先,从机构设置、设施配备、人员情况以及医疗费用方面对烟台市农村社区医疗服务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描述性的分析方式为本文对于烟台市农村
稻谷经过多重碾磨加工制成精米,会损失大量微量营养素及生物活性成分。糙米是稻谷脱壳后剩下的完整果实,保留了糠层与胚芽,营养价值较高,但也因此口感粗糙,蒸煮品质低且贮存时间短。发芽不仅可以提高糙米的营养品质,也可以改善其食用品质。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对发芽糙米培养液的组分浓度进行优化,制备富含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的发芽糙米,研究了发芽对糙米
日益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使得企业更加依赖人力资源的灵活性,管理者们在应对危机挑战中发现,激活员工活力是破解危机的重要手段。目前,“90后”员工群体一跃而起,在企业员工群体中占据很大比例,已成为当代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于是怎样激发“90后”员工工作激情,怎样促进其主动性行为的产生对于企业的长足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0后”员工群体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他们追求自由,向往权利平等,因此企业想要
苦瓜和黄瓜枯萎病属于土传病害,也是蔬菜上的毁灭性病害,常年造成严重的生产损失。生物防治是作物病害安全治理的有效方法,链霉菌通过影响作物根际和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的互作交流,或作为免疫反应诱导因子而发挥作用,对精准安全地防控苦瓜和黄瓜枯萎病有很大价值。通常,用于作物病害生防的链霉菌菌株都来自特定地区和植物,经过生物学特性和作用机制研究才能确定生防对象和功效。放线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遗传和生理生化性
流行病学相关研究表明全谷物食品能够降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病率,因而全谷物食品的开发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馒头作为我国北方的主食,其消费量占面制食品总量的30%以上。高麸皮馒头中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活性物质的含量较精白馒头更高,具有改善机体营养水平的作用。但因其风味不佳、口感粗糙、质地较硬等问题,难以被消费者普遍接受。本课题以济麦17为实验原料,利用山西运城老面酵子制作高麸
鲜切马铃薯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前景广阔。然而马铃薯在鲜切加工过程中因遭受机械损伤而极易发生褐变,因此,褐变是导致鲜切马铃薯感官风味和营养品质的下降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鲜切马铃薯丝,由于切割程度高,贮藏物流过程中的褐变更严重。现有的褐变抑制手段不能完全满足鲜切马铃薯工业生产的需求,使得新型安全的褐变抑制剂的研发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选择品种为荷兰15号的马铃薯作为鲜切马铃薯丝原料,通过对浸泡浓度、浸泡时间
黑枣醋是经过控温控湿熟化过程(黑化过程)的黑枣经过醋酸菌发酵形成,同时也使其色泽、香气、口感、形态和营养价值产生了新的变化。本课题采用一步发酵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的优化,以总酸含量为指标,分析了黑枣醋发酵过程的影响因素:发酵温度、醋酸菌接种量、初始酒精度含量,得到了最佳发酵条件。并与同条件下发酵的红枣果醋进行对比,跟踪分析了发酵过程的总酸、cAMP(环磷酸腺苷)、粗多糖、5-HMF(5-羟甲基
黄瓜病害种类繁多,主要有褐斑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叶枯病、炭疽病、猝倒病、立枯病、疫病、灰霉病、靶斑病、白粉病等病害,病害具有来势凶猛、传播速度快、病害重、发病率高和损失大的特点严重危害了农业生产,对黄瓜的产量和质量都带来严重的威胁。Harpin蛋白是由革兰氏阴性菌Ⅲ型分泌系统分泌的一类能激发植物多条信号通路的蛋白质,它能够激发植物自身的免疫防卫反应,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还可以作用于植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