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旱区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动态监测分析与数值模拟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简称为西北旱区,下同)水资源严重短缺,农业生产过量引用地表水和超采地下水。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盐碱化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西北旱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本文以我国西北旱区水资源短缺及节水灌溉实施现状为背景,选取内蒙古河套灌区和甘肃石羊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在水盐观测和数据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耕地与盐荒地(简称为耕-荒地,下同)地下水与土壤水盐动态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MODFLOW数值模型对研究区耕-荒地地下水流运动进行模拟,估算研究区耕-荒地间的地下水盐运移量,分析研究区耕-荒地的盐分平衡;应用SWAP模型模拟典型研究区引黄灌溉和咸水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变化,优化作物的灌溉模式,为西北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及防治土壤盐碱化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在河套灌区永济灌域选取典型研究区,于2018-2020年观测了耕地和盐荒地的土壤含水率、土壤含盐量、地下水位埋深及矿化度,分析了耕-荒地地下水与土壤水盐动态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耕地土壤含水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灌溉及降雨、作物生长、地下水位埋深和土壤质地;盐荒地土壤含水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耕地灌溉和地下水位埋深。总体上,耕地土壤含水率比盐荒地土壤含水率变化更剧烈。耕地土壤含盐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灌溉、土壤质地、地下水位埋深和作物生长,盐荒地土壤含盐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貌和地下水位埋深。耕地土壤含盐量在3.5 g/kg以下,为轻度盐碱化土壤,盐荒地中心区域的土壤含盐量在4.0~10.0 g/kg,为重度盐碱化土壤。耕地地下水位埋深主要受灌溉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在春灌和秋浇时期埋深最浅,在秋浇前埋深最大;盐荒地地下水位埋深受耕地灌溉的影响较大。地下水矿化度主要受灌溉及地形地貌的影响,耕地地下水矿化度较低,一般在3.0 g/L以下;盐荒地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其中心区域地下水矿化度平均在7.5g/L左右。耕地地下水流向盐荒地,地下水盐分随着地下水的流动而运移,盐荒地为耕地重要的排水排盐区域。(2)在典型研究区耕-荒地水盐观测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基于MODFLOW软件构建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并模拟了耕-荒地地下水流运动。结果表明:研究区现状灌溉条件下,耕荒比为1.14:1,作物生育期内耕地面积为80 hm2的平均干排水量为3.03万m3,平均干排水比为14.22%,平均干排盐量为41.21 t,平均干排盐比为38.68%,平均积盐量为65.35 t,盐荒地面积为70 hm2的平均积盐量为41.21 t。作物生育期内耕地积盐量逐渐增大,生育期结束后需要秋浇淋洗盐分来维持河套灌区的盐分平衡。(3)利用2019-2020年河套灌区向日葵、春玉米观测资料对SWAP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利用率定后的SWAP模型模拟了向日葵和春玉米农田土壤(0-100 cm)水盐变化。模拟向日葵农田土壤水盐通量结果表明:在灌溉阶段,向日葵根系层底部土壤水分通量主要向下渗漏,在非灌溉阶段,地下水向上补给向日葵根系层土壤,两年模拟期间水分通量累计量分别为52.5 mm、60.6 mm;盐分通量具有与水分通量类似的变化规律,但两年模拟期间盐分通量累计量分别为-4.5 mg/cm2、-4.9 mg/cm2,向日葵全生育期内0-100 cm 土层土壤积盐量分别为7.5 mg/cm2、7.1 mg/cm2。模拟春玉米农田土壤水盐通量结果表明:春玉米农田土壤水分通量与向日葵农田土壤水分通量变化规律相似,两年模拟期间水分通量累计量分别为111.6 mm、63.1mm,但两年模拟期间盐分通量累计量分别为-1 0.3 mg/cm2、-1 1.1mg/cm2,春玉米全生育期内0-100 cm 土层土壤积盐量分别为7.7 mg/cm2、6.9 mg/cm2。研究区现状灌溉和地下水浅埋条件下,向日葵和春玉米全生育期内能够充分利用地下水满足其生长的需要,且农田土壤积盐。(4)利用2013-2014年石羊河流域制种玉米咸水灌溉试验资料对SWAP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利用率定后的SWAP模型模拟了制种玉米农田土壤水盐变化。结果表明:两年模拟期间,制种玉米根系层底部土壤水盐通量主要向下渗漏,土壤水盐通量受灌溉和降雨的影响明显,并且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土壤水分通量、盐分通量、水分通量累计量和盐分通量累计量逐渐增大;在制种玉米现状灌溉和降雨条件下,3.0 g/L和6.0 g/L的咸水灌溉制种玉米根系层土壤盐分能够淋洗至深层土壤,不会造成土壤盐分大量累积。(5)在SWAP模型率定与验证的基础上,利用率定后的SWAP模型对制种玉米咸水灌溉利用模式和灌溉制度进行了模拟与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若直接采用咸水方式对制种玉米进行灌溉,0.71~2.0 g/L的微咸水可用于灌溉;6.0 g/L以上的咸水不适宜灌溉;3.0~5.0 g/L的咸水短时期可用于灌溉,但不适宜较长时期利用。研究区若采用咸淡水轮灌方式对制种玉米进行灌溉,3.0 g/L微咸水灌溉条件下,采用淡-淡-咸和淡-咸-咸的轮灌模式;6.0 g/L咸水灌溉条件下,采用淡-淡-咸的轮灌模式,这三种咸淡水轮灌方式为研究区制种玉米较优的咸淡水轮灌模式。研究区在利用3.0 g/L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制种玉米最优灌溉定额为360 mm,生育期内灌溉4次,较长时期采用较优的咸水非充分灌溉方式持续进行灌溉,在配合春灌灌水量150 mm措施下,土壤盐分不会产生大量累积,为制种玉米较优的咸水非充分灌溉方案。
其他文献
琼北位于海南省最北部,由海口、琼海、文昌、定安、临高、儋州、澄迈、屯昌八个市县共同构成。近年来,琼北八市县共同组成了区域联合体,成为海南岛旅游新热点,当地的传统村落更是深受外来游客的关注。琼北地区的原住民大都来自不同地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琼北村落受客家、广府、南洋、闽系等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具有较高的保护与研究价值。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本的老旧建筑已
小公园连接着大民生。作为城市综合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公园绿地不仅是居民日常游憩社交的重要场所,而且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凸显城市风貌和促进绿色可持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如何采用公平客观的手段评价公园绿地的建设水平,科学合理地展开公园选址,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研究采用人均绿地面积、绿化率等统计指标仅能从宏观上对现状展开评价,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城市精细
为提高两端简支工字钢梁的整体稳定承载力,可在梁跨内的受压翼缘上设置约束侧向位移的弹性或刚性支承,从而形成了侧向支承梁。侧向支承梁常见于有檩屋盖体系中的屋面梁,檩条可视为侧向支承。弹性弯扭屈曲临界弯矩是描述侧向支承梁保持整体稳定的重要参数,因而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也被设计标准采纳。对于跨内等间距布置刚性支承的钢梁,我国现行国标GB 50017—2017和GB 50018—2002
1000k V特高压变电构架与传统的220k V、330k V、500k V和750k V等输电塔架相比,高度更高、跨度更大、结构形式更加复杂,具有轻质、高柔、小阻尼、低基频等特点。在强风作用下,构架结构会产生剧烈振动,是典型的风荷载敏感结构,且有关设计规范中未给出此类结构风荷载系数的取值,因此1000k V特高压变电构架的风荷载特性及风致响应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本文通过高频天平测力风洞试
高放射性废弃物是人类在利用核能时产生的一种副产物,若没有将其及时、妥善地处置,这类废弃物将会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目前,深地质处置法是处理这类废弃物最为成熟且可靠的方法。深地质处置法是一种由废物罐、缓冲回填材料和地下围岩体构成的多重屏障体系。其中缓冲回填材料一般由高压实的膨润土-砂(或纯膨润土)砌块拼接而成,是构成多重屏障体系的核心部分。缓冲砌块选用含有大量蒙脱石等粘土矿物的膨润土为主要材料。膨润土
航空航天领域一直是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中国等国家的研究重点,以人造卫星等空间飞行器为代表。外太空环境的极端性和复杂性则对卫星的能源供给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近地卫星用电池多为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等。而在深空探测领域,如近月、近火卫星等,需要长时间无太阳光照射的背光工作,太阳能、锂离子电池往往无法长时间满足深空探测的特殊需求。上世纪50年代,为了解决能源持续供给的问题,以美、前苏联为首的
三江源属于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以及澜沧江的源头,它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气候及气象条件。开展三江源的土壤侵蚀研究对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提高区域持续发展水平意义重大。基于三江源区内气象数据、土壤数据以及遥感影像等数据,运用RUSLE模型、RWEQ模型和冻融分级评价模型对三江源的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进行模拟,分别估算了三江源水力侵蚀强度分布、风力侵蚀强度分布以及冻融侵蚀强度分布,并依据对应的分级
农业用水是干旱区水资源消耗的主要方式,随着农业和生态用水供需矛盾日渐加剧,水资源危机成了当下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了解干旱绿洲区主要经济作物葡萄和农田防护林白杨的蒸腾过程对于建立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方案和推动干旱地区经济及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7年敦煌生态水文站树干液流、环境因子、涡度相关和生理指标的实测数据,本文研究了葡萄和白杨生长季树干液流动态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分析了两树种夜间
目的:通过对甘肃省2018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以下简称“大病保险”)制度的基本运行情况、部分市(州)大病保险运行效果进行定量研究和比较,了解全省大病保险制度运行状况,分析大病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提供借鉴。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了解国内外以及甘肃省关于大病保险制度的研究现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甘肃省2018年大病保险总体运行情况,
目的本研究旨在描述甘肃省2005—201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为乙脑)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不规则空间扫描技术在县区层面探测甘肃省各年份乙脑发病的聚集区域,同时运用空间回归统计方法探讨甘肃省乙脑发病与气象及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甘肃省乙脑的区域性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甘肃省2005—2018年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的乙脑病例,结合同年各县区人口数、气象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建立甘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