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中隐喻的生成机制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mnbmnbmnbm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隐喻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是隐喻的认知功能, 隐喻被认为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经验的一种认知方式,其本质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然而在诸多探讨隐喻认知功能的著作中, 用来说明该功能的例证多出自文学作品或日常生活语言,忽视了科技语篇中的隐喻现象, 更不用说其生成机制的研究。值得欣喜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认知语言学,隐喻学的发展等,科技语篇中的隐喻的功能渐渐得到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的关注。隐喻性思维被认为是和演绎归纳等同样重要的科学思维方式,科学家们实际上已经有意识地运用隐喻性思维进行科学研究。 本文重点研究科技文中隐喻的生成机制,因为科技隐喻生成机制的研究是研究科技隐喻本质、特征、功能等的基础,是科技隐喻研究的第一步和最核心的内容。在对隐喻特别是科技隐喻的国内外发展和现状进行述评的基础上,本文首先阐述了隐喻在科技文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然后在 Richards 和Black的“隐喻互动理论”(Interaction Theory)以及 Lakoff & Johnson 的“概念隐喻理论”(映射理论)等理论的指引下,重点研究科技词汇隐喻的生成机制,包括生成的原因、主客观条件、生成的具体步骤及其与文学隐喻生成机制的区别几大问题的研究。 通过科技文这种特殊文体和语境下的隐喻生成机制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本文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作出了探索性研究:一、提出了一套可操作性的科技隐喻生成步骤和方法:分析目标本体特征、生成备选隐喻、分析备选喻体和本体映射的对应程度、隐喻的执行评价以及反馈修改等。二、提出了“映射网”这一新的概念。科技隐喻产生的具体过程的核心步骤是概念域之间映射,本文在对大量例证分析的基础上,将映射方向进行归类,发现:映射不仅是多样性的,而且具有双向性和传递性。双向性是指不仅生活概念可以映射到科学概念,科学概念同样可以映射到生活概念;在两个科学概念之间或两个生活概念之间也存在这种双向的或者说相互的映射。传递性是指一个新的概念“甲”是由旧概念“乙”隐喻而来,当“甲”概念被广泛理解和接受后又可以通过隐喻的方式产生新的概念或词汇“丙”。映射的双向性和传递性使得不同领域的概念之间的概念类比关系变地十分复杂和紧密,形成了庞大而错综复杂的“映射网”。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建筑施工项目不断增多,能源消耗也日益加剧,因此做好建筑工程节能技术的研究对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中主要阐述了建筑节能施工
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了一种低损耗ZrTi2O6陶瓷填充聚四氟乙烯(PTFE)的新型微波复合基板材料。采用介质谐振器法研究了ZrTi2O6/PTFE复合材料的微波介电性能(8~12GHz)。结果
2016年10月16日,江西省水利厅中美国际合作项目《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结题验收鉴定会在南昌召开.我国著名农田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茆智院士,著名环境工程
期刊
海信TG-1B系列彩电采用东芝单片小信号处理电路TB1227N,由于控制系统软件不同,分两种电路,两种电路存储电台的数量不同,总线系统的调整方法和调整项目也不同,但两种电路的总
近年来,建筑业取得了显著发展。而基础工程的施工在建筑中占据重要位置。文章先对建筑地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大对基本建设的投入。工程建设中,如何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标准对工程的实施过程进行管理,并记录在案,最后形
研究了层间“离位”附载多孔薄膜结构形式增韧层的大厚度纤维预成型体中等代流体(树脂)沿预成型体厚度方向(z向)的流动行为,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z向流动RTM(z-RTM)工艺注射过
工民建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贯穿了整个施工过程中。文章笔者对工民建施工管理中的问题及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论文第一章论述了翻译本质问题是翻译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不同的学派对翻译的本质有着不同的界定。文学学派从审美的层面上来研究翻译活动,因为他们认为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
陈云同志是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是我们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37年12月至1944年3月,连续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