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饲料种类和添加水平对活体外瘤胃发酵和微生物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模拟瘤胃发酵,设计2个试验,分别研究蛋白质饲料种类和添加水平对活体外瘤胃发酵和微生物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试验一以大豆粕,棉籽粕,菜籽粕,花生粕,胡麻粕,鱼粉六种蛋白质饲料原料为基础配制等蛋白、等纤维(NDF)日粮,研究蛋白质饲料种类对活体外瘤胃发酵和微生物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蛋白来源对发酵的pH值没有显著影响(P>0.1),但影响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产量(P<0.02).和乙、丙、丁酸摩尔比例(P<00.01),表明不同蛋白来源的处理间瘤胃微生物发酵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微生物区系的改变。蛋白来源对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效率有少量影响(P<0.15),其中豆粕日粮蛋白质合成效率最高,花生粕日粮最低,可能与其所含有的某些用于微生物合成的氨基酸组成有关。饲料蛋白来源显著影响瘤胃微生物有机物含量(P<0.03)和总N中氨基酸氮比例(P<0.001),但不影响蛋白质含量(P>0.2)。各种蛋白质饲料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明显低于瘤胃微生物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但是,不同蛋白饲料来源只影响瘤胃微生物中个别氨基酸(赖氨酸、胱氨酸和酪氨酸)的含量,且与日粮氨基酸组成呈负相关。总体上可以认为,微生物AA组成恒定,基本上不受日粮氨基酸比例的影响。 试验二以大豆分离蛋白(ISP)为N源配制四个粗蛋白水平日粮(ISP占精料水平的0%、33%、67%和100%),研究饲料蛋白质添加水平对活体外瘤胃发酵和微生物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日粮蛋白水平的提高,活体外发酵pH值、NH3-N浓度和TVFA产量均呈明显的二次曲线规律变化(Q;P<0.03)。在TVFA中各个VFA摩尔比例除异丁酸外,也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规律上升(Q;P<0.02),其最佳处理组是ISP添加水平为33%和67%的处理。无ISP的0%处理组由于缺乏可利用N源,微生物发酵程度很弱,而且发酵模式发生了改变。随日粮蛋白水平的提高,整个发酵表现为典型的蛋白质发酵,即戊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的摩尔比例显著增高,其中以100%ISP的处理最为明显。提高日粮蛋白水平使日粮DM、OM和CP真消化率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效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规律增加(P<0.001)。提高日粮蛋白水平不改变微生物总EAA比例(P>0.05),但改变瘤胃微生物氨基酸组成(P<0.01),EAA中是精氨酸、组氨酸、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和苏氨酸的比例。随大豆分离蛋白水平的提高,微生物赖氨酸含量没有显著变化,组氨酸含量呈二次曲线规律下降(Q;P<0.05),蛋氨酸和支链氨基酸含量呈二次曲线规律提高(Q;P<0.05)。饲料中含量较瘤胃微生物含量低的氨基酸可能在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
其他文献
<正>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如果
1889年的明治宪法是一部以天皇大权为中心的专制宪法,议会的权限有限,但是由于它被赋予了重要的预算审议权等财政权限,促使战前日本天皇制的政治体制中竟产生了政党政治。那
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肩负着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下,传统工艺品需要进行再设计,通过市场的重新定位、文化属性的导入、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PH)伴腔隙性脑梗死(LI)与慢性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相关关系,为提高PH+LI的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PH+LI患者472例(PH+LI组)和527例高血压病不伴脑梗
<正>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党和人民政府非常关心人民的医药卫生保健工作,在建国伊始、百废待兴的繁忙工作中,卫生部于11月召集在京的医药专家如薛愚、林启寿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紫砂注水器之美发展到了极致。紫砂壶的创始与兴盛,是茶文化演变的结果,同时也是表现茶艺形式、品位、情趣的最佳饮茶器具
模拟面试是指人为地创设企业面试的仿真环境,使学生在比较接近真实的情形下进行面试训练,亲身体验面试的实际流程,在面试过程中巩固知识、提高应变能力。课堂模拟面试可从6个
以椭圆双曲线第一定义和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性质为基础,对椭圆焦点三角形内心和双曲线焦点三角形旁心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重要结论,为解决焦点三角形内心和旁心的有关问题
认知理论强调学习主体自身的能动作用和学习的认知过程,所以自然成为外语学习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从认知理论视角阐释外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的实质及其重要性,并以国外学习策
目的:分析小儿交叉异位融合肾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合理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小儿交叉异位融合肾的病例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3个月~7岁。7例均行I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