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基层政权建设与各阶层政治参与——1941年晋西北根据地村选评析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dujia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1941年晋西北根据地的村选为考察对象,探讨中共在农村的政权建政与各阶层的政治参与。  近代以来,在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大环境影响下,晋西北乡村基层政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波动。在中共进入该地区之前,清末的乡村自治制度和阎锡山时期的“村制”都曾对传统农村基层政权进行改造,试图使国家政权强制性的进入农村社会,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给予农民的选举权有名无实。掌握农村政权的依然是地主、士绅等农村上层分子。对于绝大多数中农、贫农而言,依然处于无权地位,很少有机会参加村政权。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共势力进入晋西北。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使晋西北广大农村成为巩固的抗日根据地,中共发动了旨在改造基层政权的村选运动。从中共角度来看,晋西北各级政府按照“三三制”原则进行了广泛的干部和群众动员,运用各种方法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从农民的角度来看,各阶层进行了政治参与,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他们在村选中表现出不同的政治动向,这在工作态度、参选人数、当选干部成分等方面均有体现。总的来说,中农阶层在政治热情上比其它阶层要高,他们成为中共村选中的重要依靠力量。由于处于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与现代国家的民主选举相比,晋西北村选的整个过程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有很大的收获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不足与失误。  村选之后,新的乡村干部较之抗战前在阶级成分、工作方式等方面发生了一定变化。传统乡村权威——地主、士绅开始走向没落。中农阶层由于其自身特点以及中共扶持更多地参与到新政权中,并在执行中共政策、处理乡村事务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对传统的乡村控制手段形成强有力的冲击。经过村选的洗礼,广大农民对民主政治及中共政权产生了认同感,他们踊跃参军参战、献粮献金。新的农村基层政权成为中共巩固的后方基地,为中共政权的进一步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支持了抗战。
其他文献
深处边远山区的晋西北,因其脆弱的自然环境及封闭落后的社会生态,导致该区生产力极其低下,农民生产生活困难。在1930~1937年间,晋西北地区受到阎锡山“土地村公有制”影响,乡村经济
本文以日本的神国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华夷秩序的挑战为研究对象,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力图对这种日本特有的国家观念,在近代以前对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随着智能电网的全面发展,电力公司和他们的用户都开始从事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项目,这些项目的资金投入高达数百万美元。现已有包括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在内的数十个科研机构对数
本文试图突破传统观点的束缚,摒弃以道德判断代替历史判断的惯性,从“人”的角度来还原并探究阮籍的心态。文章分析了阮籍所处时代的政治、思想文化背景,指出探究阮籍心态的形成
灾害,作为非意志因素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它起源于自然变异,加速于人类非规律活动,结果于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它的存在,恶化了自然环境,破坏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毁灭性
清代驿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高效快捷的信息传递为清代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存在于该体系内部的“驿弊”这一痼疾,却造成了清王朝邮驿资源的大量流失,严重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