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CLE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北方人群肺结核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zheng52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肺结核是由细胞内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基因多态性影响人们对结核病的易感性和抵抗性。动物实验发现C型凝集素家族4成员E(CLEC4E)对结核病的发生有保护性作用,但它在人类肺结核病中的功能仍不明确。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分析CLEC4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人群肺结核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研究人群:本研究包括202名肺结核患者和214名无肺结核的健康人。选择CLEC4E的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0841845和rs10841847,均满足次要等位基因频率>0.05。DNA提取:使用QIAamp试剂盒提取全血DNA。CLEC4E基因SNP检测:Light Cycler Z480仪器进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检测样本的基因型。统计分析:SPSS 20用于统计分析,P<0.05表明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我们对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0841845和rs10841847进行了分析。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CLEC4E rs10841845在肺结核发生中起到保护性作用:显性模型(AG+GG vs.AA)P<0.001,OR=0.485,95%可信区间(CI)=0.326-0.723,隐性模型(GG vs.AA+AG),P<0.001,OR=0.310,95%CI=0.166-0.577,纯合共显性模型(GG vs.AA),P<0.01,OR=0.235,95%CI=0.121-0.456,杂合共显性模型(AG vs.AA),P=0.015,OR=0.594,95%CI=0.391-0.904。Rs10841847对于肺结核的发生同样起到保护性作用,对照组的AG基因型频率(P=0.002,OR=0.534,95%CI=0.356-0.080)和AA基因型频率(P=0.004,OR=0.279,95%CI=0.112-0.069)显著高于肺结核组。同样隐性模型(P=0.023,OR=0.368,95%CI=0.151-0.896)和显性模型(P<0.001,OR=0.494,95%CI=0.334-0.730)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rs10841845等位基因G(P<0.001,OR=0.516,95%CI=0.387-0.687)和rs10841847等位基因A(P<0.001,OR=0.556,95%CI=0.407-0.760)对PTB的发生起到保护性作用。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CLEC4E rs10841845和rs10841847基因多态性对PTB的发生起到保护性作用。
其他文献
法律非经解释不能适用,法律解释伴生于法律创制和法律实施的全过程。按照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法律解释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正式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
类黄酮主要是由强光、紫外辐射、低温和干旱等多种环境因素诱导植物产生的一类多酚化合物,在植物生长发育与逆境环境适应等方面具有重要生理功能。本研究以西藏绵头雪莲(Saus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CTEV)患儿血浆行全转录组测序,比较CTEV患儿血浆与正常儿童血浆的mRNA、lncRNA、cir
作为天然土的固有属性,结构性对土的工程力学特性具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强结构性的滨海软土地基,在基坑开挖、盾构掘进等施工扰动影响下,土体结构性减弱、强度降低、变形持续
目的从临床、分子、细胞水平上探讨肝细胞内FFA的沉积对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为2型糖尿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收集病例:本研究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南通
木薯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作物,同时也是世界上约7亿人口的粮食来源,它具有突出的耐旱性,能够忍耐极端干旱,度过严苛的旱季生存下来,在雨季到来后迅速生长发育。但是严重的干旱
在电机的制作加工工艺中,在加工过程中转子的制作要求有很高的同轴度,同时对转子的加工精度有很高的要求。面对目前一些中小型企业的加工方式落后,需要研究一种自动化的加工
近年来,由于人类使用化石能源产生的排放,地球环境逐渐恶化,全球变暖趋势加剧,而能源短缺问题也日益严重,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使用成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的重要
2011年,中国科学院瞄准核能领域国家重大战略要求,启动了“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正在建设一座2MW的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Thorium
近年来,由于化石能源日益枯竭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以清洁能源为能量来源的微电网成为解决能源匮乏与环境污染问题的必然选择。随着配网侧直流负荷的不断增加,促使了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