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视域下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基于评价理论态度系统的分析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y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形象既是一个国家整体状况的反映,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尺度。近年来,对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研究层出不穷。然而,他者视角下中国国家形象的研究却寥寥无几。
  本文以美国探索频道出品的纪录片《中国:习近平时代》中的旁白和国际知名专家的评论为语料。该纪录片是国际主流媒体首次系统地报道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的思想。本研究以Martin&Rose(2005)的评价理论态度系统为分析框架,旨在回答:
  (1)纪录片《中国:习近平时代》中态度资源的分布情况如何?
  (2)他者视域下纪录片《中国:习近平时代》中的态度资源构建了怎样的中国国家形象?
  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所得结果如下:
  一、该纪录片存在大量的态度资源,且各子范畴中不同资源的分布情况也有所不同。一方面,鉴赏资源所占比例最大,判断资源次之,情感资源最少。由于鉴赏资源相对最为客观,情感资源相对最为主观,因此这一分布特征表明该纪录片所持的态度较为客观。此外,态度系统各子范畴中的积极资源均多于消极资源,这表明该纪录片总体上刻画了积极的中国国家形象。另一方面,在情感资源中,倾向/非倾向、满意/非满意资源远多于其他资源。在判断资源中,社会评判资源的数量多于社会许可资源,且做事才干、坚韧不拔和可靠性资源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在鉴赏资源中,价值资源占据主导地位。
  二、纪录片《中国:习近平时代》中不同的评价资源构建了四种中国国家形象。多种态度资源表明了中国是一个致力于解决国内问题的创新型国家、一个致力于关注民生的民主国家、一个致力于全面改革不断进取的国家以及一个致力于推进全球化和建设人类共同体胸怀大志的国家。
  由于纪录片《中国:习近平时代》吸纳了来自世界各地专家学者的不同声音,因此本研究有助于从他者的视角对中国的国家形象进行探究解读。此外,从他国的立场和价值观出发,探讨他国所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不仅可以反映国家形象建设的需求和前景,而且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积极的中国国家形象,明确本国国家形象自塑的未来方向和焦点也有所启示。
其他文献
政治演讲是语言、政治和权力的有机结合,在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治家通过演讲使听众了解自己的政治观点,争取获得理解和支持。为了使演讲更具影响力和说服力,政治家对语言的选择与表达,往往具有一定的策略。当今国际政治局势错综复杂,政治演讲语篇的语言学研究赢得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国内学者们的研究对象以英美国家的领导人为主,有关德国领导人政治演讲语篇的研究相对较少。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由韩礼德创立,
健康是人们关心的话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获取健康知识和信息的需求也日益扩大。互联网的普及和飞速发展催生了健康类网站的出现。健康类网站因其特有地覆盖面广、成本低、灵活便捷、个性化、通俗易懂等优势取代传统媒介迅速跻身为人们获取健康科普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  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青少年群体同样也有获取健康科普信息的需求,健康类网站无疑为青少年群体获取青春期健康科普信息提供了相对理想化的选
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而在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中国还希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软实力,提升自己的国际形象。为此,中国在2008年和2010年先后举行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是第一届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其盛大的规模吸引了全球公众的关注和新闻媒体的报道。本文选取人民网和南德意志报网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在上海世博会上展现的自我形象与他者形象,然后比较二者的
学位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明末清初是一个比较辉煌的阶段,在此期间,一批学识渊博,信仰坚定的耶稣会士不畏艰险,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他们中有的著书立说宣传“西学”,有的伏案疾书钻研“中学”,在“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等领域都做了很多十分有益的工作,成为中西文化交流重要的纽带和桥梁。  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来华的耶稣会士邓玉函(Johannes Schreck,1576-1630)便是其中之一。邓玉函
学位
鲁德亚德·吉卜林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一生共创作了4部长篇小说、8部诗集、21部短篇小说集和历史故事集,以及大量的随记和散文。吉卜林代表作之一《勇敢的船长》是他创作鼎盛时期的一部长篇小说,描绘了一个娇生惯养、脾气乖张的富家少年如何历经磨难成为一名勤劳勇敢、自食其力的少年。这部小说一经问世便受到广大青少年读者的青睐,如今已被列为世界经典文学名著,成为全世界青少年儿童的精
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戏剧的特殊性使得在翻译过程中要对其文本进行综合考虑,力求在文学形式和表现形式上均能完整传译。本文以叙事学作为理论基础,以奥尼尔戏剧中的《琼斯皇》和《天边外》为主要研究文本,旨在探究两个主要问题,前者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运用叙事建构方法建构译本叙事,后者为剧作者的多重叙事阐释是否存在嵌套流失因素。通过量化、译本案例对比的手法,根据蒙娜·贝克的叙事建构方法即时空建构、选择性
学位
目前,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同义词汇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大多只集中于单个单词间的对比,缺少对短语、多语单位及短语学四个维度的关注。因此,本文基于英国国家笔语料库(BNC-W)和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探讨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对“致使类”(bring about、lead to、result in)和“发生类”(take place、break out、happen to)两
隐喻研究经历了实证转向和社会转向。目前商务话语领域的隐喻研究覆盖了多种商务体裁和文本,但对于企业年报的关注仍然偏少。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认知价值论和隐喻力量模型构建理论框架,从语言、思维、交际三个维度比较中英文企业年报语料库的隐喻使用情况,包括商务主题、隐喻力量和企业价值三个方面。  研究首先发现,中英文企业年报语料库均体现金钱、商务、工作与就业、行业等主题。其次,从语言和思维的维度
本论文围绕三个研究目的展开,一是通过频数统计,探求当今社会下中美女性在时尚杂志广告中的代表形象;二是以跨文化的视角比较两国女性角色和外表吸引特点的异同;三是基于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试图论证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是否与相应文化维度相符及其原因。  本研究以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及2009年Lin和Yeh的女性特征框架为理论基础;以内容分析法为研究方法,用以挖掘杂志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特点。
国际商务活动离不开不同文本、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互动。在翻译研究转向语境和文化视角的潮流下,批评性体裁分析为语境维度下的商务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多维的、互动的方法和视角,重视语篇、体裁、行业实践和行业文化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本文基于Bhatia(2008)提出的行业话语分析四维模型,结合Vershueren(1999)的顺应论,建立了银行年报董事长致辞的翻译研究框架。选取50篇国内银行年报董事长致辞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