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多年来学者们一直认为结直肠粘膜层无淋巴管,因此结直肠粘膜内癌不会发生转移,我们希望用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的方法观察人的结直肠正常肠壁粘膜层内有无淋巴管,为探讨早期结直肠癌淋巴道转移的途经及早期结直肠癌治疗原则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选取手术切除后结直肠正常肠壁标本40例,病理科常规制作腊块,腊块标本连续切片,通过免疫组化两步法,以鼠抗人D2-40单克隆抗体及鼠抗CD34单克隆抗体为一抗分别标记淋巴管及血管,PBS液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光镜下观察抗体标记情况。对比相同部位D2-40及CD34染色。同时取新鲜粘膜层标本6例戊二醛固定,超薄切片电镜下观察淋巴管超微结构。
结果:免疫组化两步法染色,棕黄色管腔为鼠抗人D2-40染色阳性,粘膜上皮层及固有层未见染色,粘膜肌层及粘膜肌与固有层之间阳性染色29块,阳性率72.5%,粘膜下层染色阳性标本38块,阳性率95%。粘膜固有层与粘膜肌层之间及粘膜肌层内阳性染色数量少,管壁薄、管腔小,管壁不完整。粘膜下层内存在大量棕黄色染色,管腔大,形态不规则。鼠抗人CD34粘膜层染色阳性标本38块,阳性率95%,粘膜下层阳性标本40块,阳性率100%。CD34粘膜层染色分布于粘膜层全层,数量多。电镜下见粘膜层内固有层与粘膜肌层间可见少量毛细淋巴管,阳性率50%,管壁很薄,仅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无孔窗及周细胞,基膜不连续或缺如,内皮细胞间形成端端、重叠或插入连接,管壁外连有锚丝。染色部位与鼠抗人D2-40染色结果一致,符合毛细淋巴管特征。
结论:正常人结直肠粘膜上皮层及粘膜固有层未见毛细淋巴管,于固有层与粘膜肌层之间及粘膜肌层内见毛细淋巴管,与粘膜下层毛细淋巴管可能有交通相联,因管壁薄、不完整、基底膜不连续,利于癌细胞进入管腔内,具备早期癌淋巴道转移的解剖学基础,因此早期癌如侵及粘膜肌层有发生转移的可能。结直肠各层肠壁均有毛细淋巴管,粘膜层内数量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