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蕴含着近代日本人自我不确定感的悲喜剧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un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鼻子》是日本近代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它作为芥川初入文坛的处女作一直受到高度评价。关于《鼻子》的先行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①与芥川的恋爱经历之间的联系;②与原典《今昔物语》的对照分析;③主人公主体性的缺失;④旁观者的利己主义;⑤比较文学的视角。上述先行研究大多将论述重点置于对内供心理的内在分析上,而对于内供的“外界”,以及《鼻子》和时代之间的象喻关系等进行详细阐释的却相对较少;并且,将小说《鼻子》与日本近代化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文章也尚不多见。因此,本研究运用“共同体”理论,分析“旁观者的利己主义”在小说中是如何具体呈现的,探讨普遍存在于旁观者这一群体内心中的自我不确定感。并将着眼点放在内供对鼻子进行的自我改造上,分析潜藏于内供心中的自我不确定感,以及内供的自我改造与日本近代化过程的象喻关系。进而探究普遍存在于小说人物内心中的自我不确定感与日本近代社会是如何形成象喻关系的,以及芥川对日本近代自我的态度等问题。本研究的结构如下:序章对先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进行概述。第一章为更好地说明普遍存在于小说人物内心中的自我不确定感,笔者使用了“共同体”这一概念。为此,在第一章里简单介绍了何谓“共同体”,以及运用“共同体”这一概念对小说人物心理进行分析的可适性。第二章对旁观者通过排斥异类,强化自己与共同体的一致性,以巩固自身在共同体中的地位的共同心理进行分析,探讨存在于旁观者自己内心中的自我不确定感。第三章对内供为获得共同体的认同,不断改变自己的鼻子,却迷失真正自我的行为进行分析,论述了内供的这一自我改造过程与近代日本盲目效仿西方,背离固有传统,导致自我丧失之间的相似性,指出日本近代化的进程被形象地投影于内供自我改造的身影中。进而对内供与近代日本人的自我不确定感进行了考察。第四章从小说中分析出共同体成员们常常通过禁锢邻人的思想来达到确认自我的共谋行为。进而说明内供的悲喜剧乃是“精神大于身体”这一近代强迫观念所导致的结果。第五章分析芥川对内供及日本近代化的复杂态度,进而指出,无论是内供还是近代日本,都是在与外界抵抗的紧张状态下完成自我改造,或实现近代化的。终章总结全文,阐述《鼻子》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文章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称呼”“称谓”的使用及社会称呼的分类提出个人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对英汉社会称呼进行了对比。受权势、平等关系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英汉社会
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纷纷开展了旨在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具有全球竞争力人才的教育改革。人们十分清楚地认
1874年,James Paget首先对乳腺癌引起的结痂性病变,即乳房湿疹样癌进行了描述,故称Paget病,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癌性疾病,体表其他部位也可发生类似病变,但其临床特点与治疗有
<正>我们仿效BBC的广播节目"60秒改进世界"(Sixty Second Idea to Improve the World)推出了"改进建筑60秒"栏目,每期将在世界范围内采访两位人物,请他们就建筑、城市、景观
文章认为随着市场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中暴露出诸多的问题。文章分别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
<正>B.19571978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2006全国节能省地型住宅设计竞赛二等奖2002全国经济适用房设计竞赛一等奖从学生时代算起,我在清华园中已经度过了2
从1987年到2010年,从第一封电子邮件到全球第一网民大国,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仅仅用了20多年,让世界又一次见证了中国速度。作为新时代的技术革命产物,作为信息经济的核心产业,
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德国著名的指挥家、作曲家。身为作曲家的施特劳斯,一生创作了大量艺术歌曲、交响诗和歌剧。其中,艺术歌曲的创作贯穿了作曲家的
通过《欧洲橡胶杂志》公布的2011年橡机企业销售排名,分析了世界橡机的市场格局,其中中国企业成为亮点;并总结了金融危机后给橡机企业带来的积极变化;并对橡机企业的全球化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