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老年患者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国外研究报道,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1周 POCD发生率达25.8%~41.2%%[1-2];国内报道发生率为15.0%~40.5%[3-4]。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任何年龄段的手术患者都有发生 POCD的可能,但主要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5],其 POCD的发生率是年轻患者的2-10倍[6]。POCD可增加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延长住院的时间,降低术后恢复的质量和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等负担,因此需要积极预防和治疗。 当前,老年患者 POCD的病因和发生机制仍不清楚。研究表明[7],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疾病史、手术创伤、麻醉方式、全身麻醉药的中枢机制及围术期应激反应等可能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研究发现,POCD主要发生在大型复杂手术(包括心脏和进行非心脏手术)[2,8--9],但很少看到小眼科手术后[10]。这些结果表明,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可能在 POC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皮质醇(CORT)是一个反应机体应激程度较敏感的指标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其围术期的变化可能与 POCD的发生有关[11-12]。 近年来,已有初步研究发现不同的麻醉方式对 POCD发生有一定的影响[13],关于不同的麻醉方式与 POCD之间的关系,目前国内外尚未达成共识,至今结论不一。Bryson等[14]研究结果显示,全麻与椎管内麻醉,以及麻醉药种类,POCD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然而,Anwer等[15]研究表明,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术后1天的认知功能明显下降,并认为全麻增加了早期 POCD的发生风险。 当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与腰硬联合麻醉和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相比,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影响较小,术后早期活动能力限制小,全身麻醉用药量少。目前,国内外关于腰硬联合麻醉和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对 POCD影响的研究较多且结论不一,但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对 POCD的影响还缺少专门系统的研究报道,值得进一步探讨。 目的: 观察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腰硬联合麻醉、气管插管静脉全麻三种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手术早期POCD发生的影响,同期观察术后早期血浆皮质醇(CORT)水平的变化,探讨早期POCD发生的可能机制。 方法: 选择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6月到2015年4月择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年龄:65~8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 I~II级,体重质量指数(BMI)19~26kg/㎡,手术时间2-4小时,MMSE评分:文盲≥17分,小学文化程度≥20,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4分。采用电脑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组(LL)、腰硬联合麻醉组(SE)、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组(GA)三组,各组40例。 各组均未使用术前药。LL组:使用0.5%罗哌卡因行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静注丙泊酚1-2mg/Kg后,置入喉罩,术中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保留自主呼吸;SE组:使用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实施常规腰硬联合麻醉;GA组: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诱导与维持。记录各组患者的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液体出入量、术中麻醉药的用量、术中、后不良情况等。釆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3、7天,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分。计算所有患者术前1天 MMSE得分的均值及标准差,术后1、3、7天 MMSE测试得分值分别与术前1天比较,术后得分较术前得分值下降≧一个标准差的,则存在 POCD。同期测定静脉血 CORT的浓度,比较 POCD组与非 POCD组之间的差异。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1.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SA分级、受教育程度、手术时间、液体出入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组术后1、3、7天的POCD发生率分别为17.5%、5%、5%,腰硬联合麻醉依次为32.5%、7.5%、2.5%,插管全身麻醉组分别为32.5%、5%、7.5%,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OCD组与非POCD组术前CORT浓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CD组术后1、3、7d的血浆CORT浓度比非POC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对老年患者行择期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早期POCD发生率的影响,与腰硬联合麻醉和气管插管静脉全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上应给予足够重视;2.POCD组术后血浆CORT浓度升高,提示应激反应可能是早期POCD的发生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