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视角下中国城乡居民直接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引发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这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在未来的几十年间,人类社会必须解决过去两百年粗狂式发展给气候带来的难题,为此各国需要共同努力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宣布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即力争在2030年之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直接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成为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深入分析我国城乡居民直接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空间机制,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直接生活能源消费数据,通过碳排放系数法计算得出直接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并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深入分析其空间机制以及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和乡村居民直接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分别在2012和2011年之后出现空间溢出效应,城乡差距、支农财政力度以及农业结构对我国居民直接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有抑制作用,空间溢出效应显著;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会在不同程度上促进我国居民直接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量。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支农财政力度可以通过经济发展水平的中介作用来减少城镇居民直接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通过城镇化率的中介作用来减少农村居民直接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110和-0.077,小于直接效应,Sobel检验的Z值分别为-2.664和2.422,在1%的水平下显著,再次验证该传导机制的存在,即支农财政力度的抑制作用减弱,说明支农财政力度对于居民直接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一部分来源于支农财政力度会抑制经济发展水平(或城镇化率)进而抑制直接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中介效应。并且,将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支农财政力度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城镇居民直接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存在单门槛效应,农村居民存在双门槛效应。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四条政策建议(1)改善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第二产业。(2)合理推进城镇化,鼓励中小县城发展。(3)加大支农财政力度,改善农业结构。(4)全方位、多措施引导居民节约生活能源消费。
其他文献
“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考察云南时所提出的论断。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对外开放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愈发明显。云南省坐落于我国西南边陲,“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南半岛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多个国际国内重大战略布局在这里交汇,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云南因独特的区位优势,由对外开放的“末梢”逐步走向开放的“前沿
学位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推动绿色转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明确了要将生态建设放在国家建设的主体地位。但是,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的市场分割阻碍要素流动,制约了我国区域生态效率的提高。此外,环境规制作为政府进行环境治理的重要工具对生态效率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采取合理的环境政策的同时,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是实现我国提升区域生态效率、经
学位
十八大以来,中央深刻认识到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使国家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尽管云南在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截至2021年年底,云南省城镇化率达到51%,与全国的64%相比,云南省的城镇化水平显然较低,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云南省的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滞
学位
城市群是国家经济和全球社会经济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大量的生产要素流动,也是国家和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交通的核心。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生产要素流动,我国也是在国外城市群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城市群建设和规划。以城市群为主导、带领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加快了国家区域战略一体化的步伐。但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发育状况、资源配置效率、绿色发展等方面存在着程度不同的
学位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共同富裕成为我国重要发展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习近平,2021)。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确保农户稳步增收。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促进农户收入水平提高和缓解农户收入差距成为当前和未来“三农”
学位
资源错配问题近年来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社会层面。资源错配阻碍了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造成了效率损失。中国存在的资源错配问题较为严重,研究中国的资源错配问题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经济增长目标管理作为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治理工具,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具体研究了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对地区间资源错配的影响。首先,本文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如何影响地
学位
现阶段,全球经济仍处于受疫情影响后复苏的阶段,国民需求严重不足,亟需通过加速发展数字经济扩大内需,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长三角地区经济基础雄厚,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本文首先对所研究问题的相关文献、经济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机制和研究假说。然后构建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计算得出各指标体系的综合指数。同时,引入中介
学位
伴随世界范围内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受到世界各国重视,同时也成为了西方国家在高新技术方面打压新兴经济体发展的重要手段。特别是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实行贸易壁垒的政策工具,阻碍我国产品进入该国市场,以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我国技术的发展。为推动我国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避免西方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制裁,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对外贸易发
学位
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提出以创新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改革发展。2021年7月6日,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强调:“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是对种业创新者核心利益的最大保护,是对增强我国种业竞争力的最大激励,“打好种业翻身仗,要把建立健全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作为根本保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新时期全面推进种子产业的知
学位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应对气候挑战已刻不容缓。2020年,中国提出了“双碳”目标,作出了中国顺应全球低碳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旅游业作为我国重要支柱型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伴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大规模开发,带来了大量碳排放和能源消耗,其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不容忽视。目前,中共中央明确指出,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治理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