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的伦理反思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aoyan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三十年来,临终关怀在中国的医疗和社会保障中得到了比较明显的发展,但在实践领域面临的一些问题,使之陷入了一些伦理困境。临终关怀这个来自宗教关怀、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问题,其理论困境来自于概念的演进中的情感基础未能脱离宗教关怀和人道主义。由此造成其现代语境下的实践缺乏动力,以及陷入对医疗技术的严重依赖中,难以在安乐死立法等问题上获得有效解决。对临终关怀的伦理反思必须由对其困境的批判入手。临终关怀的困境,主要体现在实践领域,其中一个主要的表现在于,从上个世纪80年代现代意义的临终关怀在大陆开始进入学界研究视野,并逐渐得到社会慈善力量的资助进入到实践操作层面,一些医院开始设立临终关怀服务项目,成立临终关怀研究机构。但至今三十年过去了,除了京津沪广等大城市的少数医院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项目之外,其他地方的临终关怀事业尚未起步,或者说刚刚起步。在实际的医疗保健层面不能如同美国等欧美国家那样,经过国家立法予以临终关怀资金支持和立法保护,是中国临终关怀难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理论研究上也陷入困境,才遭致了当前临终关怀难以得到很好发展的局面。因此,要反思临终关怀的实践困境,还必须先厘清其理论困境,如此才能够客观描述临终关怀的实践困境。临终关怀的困境,其实是传统向现代过渡造成的,当权利的观念逐渐兴起,特别是人权理念成为共识的今天,临终关怀作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人格尊严的道德实践,其传统的理念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束缚了其发展。由传统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一方面由宗教人士出自宗教的博爱情感得以推进,一方面由社会慈善事业的推动得到发展。这两个方面的推动力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们构成了临终关怀事业最重要的情感基础。继续发扬这种传统,并不足以解决临终关怀的困境,因为临终关怀的彻底解决,必须实现两个理论目标:其一是重新界定临终关怀的主体应该是临终病患,而非照顾病患的他人;其二是论证临终关怀应该是出自临终病患的权利要求,而非是出自他者的道义关怀。实现这两个目标,才能为临终关怀的理论困境和实践困境找到根本原因。所以,重新确证临终者作为临终关怀的主体,并确立其道德地位,以此进一步论证临终关怀并非出自道义关怀的道德自觉。而死亡作为生命的有机形式,死亡尊严是生命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根基,确证临终关怀是一项权利要求。所以,临终关怀的实践出路不能局限在人道主义的立场,而是要通过法律的形式:一方面推进安乐死立法,保障临终关怀的技术合法性;另一方面推进安乐死社会保障体系的立法进程,固化安乐死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法律地位。进而在这个基础上强调道德自觉和宗教关怀,才能最终构建起临终关怀的实践途径。
其他文献
听是我们日常获取语言信息的主要途径,并且听力作为语言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在英语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听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中学教师仍然运用着传统
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对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学问题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在分析多元智能理论产生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多元智能的提出依据,主要内容和
<正>目的:研究茯苓多糖对C2C12骨骼肌增殖分化的促进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C2C12骨骼肌细胞,设置空白对照组,分别使用小剂量(0.5mg/ml),中剂量(1mg/ml),高
会议
航天事业,特别是科技综合能力相对落后的中国航天事业始终是一处令人倍感神秘的天地。60年代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成千上万的各类科学人才云集大西北漠地,向“天神”一次又一次
本文通过对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方式的发展历程、运作模式、存在问题、解决途径、未来趋势等章节的研究,力求基本还原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市场交易方式。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主要由一
通过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云母粉,以不同含量加入聚丙烯(PP)中,制备微发泡PP/云母粉复合材料;通过相容性和分散性分析了改性与未改性云母粉微发泡PP复合材料发泡行为和力学行为的
<正>目前多数大中型企业集团为了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集团实行物资统一采购,在内部交易过程中,形成集团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物资采购企业作为材料核算,内部企
现已报道8种木霉的39个几丁质酶基因,其中22个为42kD内切酶基因。这些42kD内切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的前体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极为相似。42kD几丁质酶基因开放阅读框一般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广州"湖北村"为例,对中国快速城市化下"乡缘社区"的演进过程、特征、形成机制与空间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湖北村"总体上呈现产业结构专业化、族群构成
刀耕火种农业深刻影响着东南亚地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刀耕火种农业的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科学理解东南亚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农民生活方式变化和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