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FODMAP饮食对肝硬化患者胃肠道症状的影响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c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根据新近流行病学调查,肝硬化已成为全球第14位导致死亡的疾病之一。在肝硬化众多病因中,不同于欧美国家以酒精性致病,我国肝硬化发病原因多为病毒感染,尤其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据统计,由于我国人口增加、年龄构成比变化导致肝硬化患病率及死亡率均有所上升,慢性肝病患者最终因病情进展至肝硬化、肝癌死亡,目前治疗该病多采用抗病毒、防治并发症、改善肝功能等综合方案[1]。肝硬化时各种病理机制导致肠道菌群出现紊乱,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最为常见,随着对“肠-肝轴”机制的不断研究,我们了解到SIBO可进一步加重肝硬化病情,同时大部分SIBO患者会出现腹痛、腹胀、大便习惯改变等胃肠道症状,从而影响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低可发酵寡糖、二糖、单糖、多元醇(Fermentable,Oligosaccharides,Disaccharides,Monoaccharides,and polyols,FODMAPs)饮食方案可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缓解上述胃肠道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目的探究低可发酵低聚糖、二糖、单糖、多元醇(FODMAPs)饮食对肝硬化且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阳性患者胃肠道症状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郑州人民医院2019年年度乙肝肝硬化具有胃肠道症状且氢呼气试验阳性的73名患者,分为观察组(n=37)、对照组(n=36)。在6周的研究时间内,两组患者在维持原有治疗不变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严格执行低FODMAP饮食方案,对照组保持原有饮食方案。对比两组的IBS症状量表(IBS-SSS)、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产氢值(PH2)及握力值(GS)的变化。结果饮食干预6周后,观察组IBS-SS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86.77±67.82vs130.74±73.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99,P<0.05);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62.89±4.69vs73.47±4.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35,P<0.001);观察组PH2较同期对照组略有下降(39.83±15.94vs48.66±16.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03,P<0.05);观察组GS与同期对照组相比(22.97±8.79vs23.06±9.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2,P>0.05)。结论低FODMAP饮食可有效改善肝硬化且SIBO阳性患者短期内的胃肠道症状。
其他文献
背景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咳嗽、喘息、发作性呼吸困难为临床症状的一种可逆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哮喘急性发作常表现为病情急剧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生产生活,是增加住院率、死亡率和诊疗费用的主要原因。机制学研究认为该病由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共同作用,发病机制复杂且异质性较高,存在多种气道表型。既往多为稳定期研究,且分型标准过度依赖诱导痰,但由于诱导痰操作的诸多限制,以及生物标记物和靶向治疗的
背景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及坚强内固定而一期愈合曾是主流思想,但随着二期愈合方式的发现,为保护骨折断端血供而进行功能复位的思想逐渐被人们认可[1]。股骨干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骨科疾病,其发病率占全身骨折的6%[1]。随着生物学固定理论的逐步完善和发展,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凭借着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已经成为当前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主流方式[2]。骨折的愈合与良好的术后功能是治疗骨折的主要目标,但髓内
背景肥胖(Obesity)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与日俱增,如何遏制和治疗肥胖,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自噬(Autophagy)作为一种溶酶体依赖性自我降解途径,不仅参与了脂肪形成过程,在脂肪细胞分化进程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免疫因素对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影响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被称为“天然免疫系统的关键分子”。本研究
背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常伴随有全身炎症反应的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发生及局部并发症和一些器官功能的衰竭,死亡率最高可达10-30%。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连续性的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技术治疗SAP,能稳定内环境,
背景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免疫性疾病,累及全身血管、皮肤、骨骼、关节和肌肉,包括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肌炎(Polymyositis,
背景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丢失和骨组织微结构异常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通常会造成骨脆性增加并容易诱发骨折。钙调节激素与OP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降钙素(CT)已在临床治疗OP的实践中被广泛使用。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单一应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或骨化三醇治疗OP患者后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在绝经期后女性骨质疏松人群中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并观察其血清中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鲜有研究。因此,本研究选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发病率约10%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症状包括与大便形式或频率变化相关的腹痛,多数患者会反复经历复发和缓解的过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严重心理疾病。尽管有许多药物可用于控制IBS症状方面,但大多只能起到安慰剂的作用,严重增加患者及国家的医疗负担。IBS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是IB
背景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一种临床病症,由于败血症或创伤等因素引发肺部炎症,进而导致肺功能严重衰退,并逐渐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因此抑制肺部炎症是缓解急性肺损伤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目前临床上有关急性肺炎的治疗方案主要是依赖于传统的药物疗法。但是药物疗法有着很大的缺陷,例如会产生
背景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医疗工作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胰腺组织的自身炎症及细胞损害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波及到临近组织器官及其他器官。病情较轻时可以自愈,病情较重时则可以产生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导致病人死亡。从上世纪80年代至此,生长抑素就已经应用于临床,其治疗效果并不像临床工作者预期的那么理想。直到现在,生长抑素给药时间方面的研究仍然较少。目的生长抑素给药时间不同,其在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方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过度肠道炎症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确切,致病因素与环境、遗传、微生物、免疫等因素关系密切,其治疗以药物为主,疗效欠佳。近年来研究报道UC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改变相关,由此通过重塑肠道菌群为治疗UC提供新思路,其中粪菌移植(fa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就是改善肠道菌群治疗方法之一。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