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IL-5、IL-8在哮喘发作期炎症表型间的水平差异及临床意义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live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咳嗽、喘息、发作性呼吸困难为临床症状的一种可逆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哮喘急性发作常表现为病情急剧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生产生活,是增加住院率、死亡率和诊疗费用的主要原因。机制学研究认为该病由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共同作用,发病机制复杂且异质性较高,存在多种气道表型。既往多为稳定期研究,且分型标准过度依赖诱导痰,但由于诱导痰操作的诸多限制,以及生物标记物和靶向治疗的大力发展,寻找急性期表型的替代标志物对哮喘的诊断和预后有着重要价值。目的分析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不同气道炎症表型在临床特征、肺功能和血浆炎症因子(IL-5、IL-8)表达方面的差异,探索表型的风险因素及预测标志物。方法1.研究对象前瞻性纳入2019年05月至2020年07月洛阳市中心医院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为诊断收治入院患者120例,其中11例不耐受诱导痰操作排除,剩余10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诱导痰细胞计数将哮喘患者分为四种炎症表型,分别为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eosinophilic asthma,EA)、中性粒细胞型哮喘(neutrophilic asthma,NA)、混合粒细胞型哮喘(mixedgranulocytic asthma,MA)和寡细胞型哮喘(paucigranulocytic asthma,PA)。同期选空白对照30例。2.标本采集所有入选者均登记人口学、吸烟史、过敏史等资料,填写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完成诱导痰、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常规肺功能检查。空腹采肘静脉血5 ml,经离心(2000 r/min,5 min)用血浆白介素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IL-5、IL-8浓度。3.统计方法采用SPSS25.0软件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选取不同统计方法,分析四种炎症表型间差异。分别按诱导痰细胞分析气道是否为嗜酸性炎症或嗜中性炎症对哮喘组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气道炎症表型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多指标ROC曲线,判断标志物。5%显著性计算双尾P值。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哮喘组伴有过敏史患者较多,指标中FeNO、血浆IL-5、IL-8水平较高,肺功能FEV1/FVC、FEV1%偏低(P均<0.05)。2.按目前国际哮喘炎症表型的分型方法,哮喘组表型分布按比例依次为EA 37例(33.9%)、NA 26例(23.9%)、PA 24例(22.0%)、MA 22例(20.2%)。3.表型间分析,与NA比,EA有过敏史比例及FeNO水平增高,但吸烟患者比例低(P均<0.05)。PA组ACT评分和肺功能(FEV1%及PEF%)均高于其他三组(P均<0.05),NA、MA组肺功能(FEV1/FVC、FEV1%、PEF%)均较EA、PA组差(P均<0.05)。血浆IL-5在嗜酸性炎症哮喘组(EA和MA)高于非嗜酸性组(NA和PA),血浆IL-8在嗜中性炎症哮喘组(NA和MA)高于非嗜中性组(EA和PA)(P均<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FeNO、血浆IL-5水平增加、伴有过敏史是嗜酸性炎症哮喘的危险因素(P<0.05);肺功能严重程度和血浆IL-8水平增加、ACT评分降低是发生嗜中性炎症哮喘的危险因素(P<0.05)。5.嗜酸性炎症哮喘多指标ROC曲线:单一指标FeNO截断值取35.5 ppd时,AUC最大为0.910(95%CI:0.871~1.000,P<0.01),约登指数0.898,灵敏度91.0%,特异度98.8%;但将FeNO、血浆IL-5和是否有过敏史作为联合预测指标,AUC为0.931(95%CI:0.896~1.000,P<0.01),约登指数0.901,灵敏度91.9%,特异度98.2%。6.嗜中性炎症哮喘多指标ROC曲线:单一指标肺功能分级≥3级时,AUC最大为0.818(95%CI:0.756~0.921,P<0.01),约登指数0.695,灵敏度87.5%,特异度82.0%;但将血浆IL-8水平、ACT评分和肺功能分级作为联合预测指标,AUC为0.893(95%CI:0.813~1.000,P<0.01),约登指数0.762,灵敏度88.3%,特异度87.9%。结论本队列研究中,哮喘气道炎症共分为EA、NA、MA、PA四型,其中EA型最常见(33.9%);四种表型间存在差异,提示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和标志物;进一步分析,联合检测对哮喘表型的风险预测和诊断价值最高,提示血浆IL-5、IL-8可能是哮喘炎症表型的生物标志物,临床诊疗对相关指标应提高重视。本实验为哮喘患者分型精准诊疗和生物靶向治疗提供支持。
其他文献
背景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是一种由皮肤损伤后伤口异常愈合引起的纤维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和成纤维细胞的侵袭性生长。最近的研究表明,一些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如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微小RNA(microRNA,miRNA)等涉及HS的形成,但其机制仍不清楚。第10号染
背景2014年多国专家组成的分类组制定了新的Guillain-Barré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谱系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GBS与Miller-Fisher综合征(Miller-Fisher syndrome,MFS)由于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一同被纳入GBS疾病谱,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亚型。GBS谱系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检查和脑脊液检测,其中神经电生
背景随着近些年来我国老年人口逐渐增多,膝关节退行性变逐渐成为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重要病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作为膝关节退行性变的重要疾病,其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关流行病学研究[1]65岁以上的人群中超过30%的人患有膝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因其一般病程较长,病理表现为膝关节软骨磨损逐年加重[2],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逐渐加重等严重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
背景我国每年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的病例数在基层医院急诊科常呈季节性高发现象,导致CO中毒的原因也不仅仅局限于使用煤炉、炭炉取暖,还有煤气罐泄露及煤气软管老化;密闭空间使用燃气热水器导致通风不良;密闭车辆内开空调睡觉和火灾等都有可能导致CO中毒危及生命。已有研究显示,CO中毒导致的缺氧可引起脑等多个系统的损伤。尤其海马神经细胞的损伤会引起学习和记忆能力受损,可能是间接
背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Type 2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T2DPN)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慢性病发症中呈现高发病率,虽然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不确切,但其危害却给T2DM患者带来极大的不利。其发展会导致糖尿病足的形成,最终导致截肢、甚至死亡的风险增加,因此初期发现、控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
背景46,XY性反转综合征(sex reversal syndrome)是一类罕见的性别发育异常的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为l/100,000,Xp21上NR0B1基因重复引起46,XY性反转是其中一种,通过Pubmed、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等网站进行搜索,相关文献报道仅18例病人。临床体征有性腺发育不良,伴或不伴有智力、生长发育落后等。NROB1基因重复引起的46,XY性反转临床及遗传学特点,目前相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关节内滑膜炎性反应为主,可导致关节活动度受限(或关节活动障碍)的疾病,不仅具有致残风险,也可诱发一系列心血管不良事件,因此尽早诊治具有重要意义。肌骨超声检查在RA临床诊断中的效果较为理想,并且具有操作简便、价格适中等优点,能够为其后续治疗提供更为重要的理论依据。但目前国内对肌骨超声用于RA诊断的相关研究较少,特别是针对患者活动度
背景随着社会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肩袖损伤日益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肩袖损伤主要发生于冈上肌腱与肱骨移行区域,治疗的目的是腱骨愈合,影响腱骨愈合的因素较多,主要有手术技术、术后康复。手术技术包括关节镜和开放手术,术后康复包括物理和运动康复。体外冲击波是主要的物理康复手段,多用于肩袖损伤的保守治疗,文献检索显示术后体外冲击波的使用报道较少,更缺乏相应的动物模型实验研究证实其在术后的疗效。目的
背景近年来,不孕不育在适龄夫妻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其中由男性因素导致的不育约占4060%,目前临床上评估男性生殖健康缺乏更为敏感的生物标志物。精子发生过程中精子端粒长度保持不变来维持精子染色体的稳定性,端粒长度的变化与男性精液质量间存在相关性。端粒长度改变可能成为新的和易于衡量的生物标志物,用以检测男性生殖损伤。目的了解目前河南省濮阳市育龄男性精液质量的水平,分析相对端粒长度与男性精液质量的关系,评
背景多酰基辅酶A脱氢缺陷症(multiple acyl coenzyme A dehydrogenation deficiency,MADD)是由电子转运黄素蛋白(electron transfer flavoprotein,ETF)或电子转运黄素蛋白脱氢酶(electron transfer flavoprotein dehydrogenase,ETFDH)基因突变,引起脂肪酸、氨基酸和胆碱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