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取代噁二唑和三氮唑的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ly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预期结构乃至功能的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定向组装,已成为当今合成与材料化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噁二唑和三氮唑因其多变的配位模式,从而能够形成形态多样的配合物而备受关注,相关研究已成为当前一热点。本文以过渡金属离子与取代的噁二唑和三氮唑自组装出具有独特性能材料为研究目标,通过条件控制,采用溶剂热和溶液法等合成方法合成和表征了一系列具有新颖结构的配合物,并对他们的合成规律、结构、物理性能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表征及研究。   开展的主要工作和所获得的主要结果简述如下:   1.通过过渡金属盐催化L4发生原位水解反应生成了L5,并通过自组装形成了一系列有趣的微孔的3D金属有机框架结构1-3.这是第一例的Ni2+,Co2+和 Cd2+催化的2,5-二取代(4-吡啶)-1,3,4-噁二唑水解反应。拓扑结构分析表明,1-3是通过之字链交叉连接平行的(4,4)网状层而形成无穿插的α-Po拓扑结构。尽管1-3是同构的,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又较大的差异。在金属中心之间,1中存在弱的反铁磁耦合作用,而2存在铁磁耦合作用;3在室温和晶体状态下有较强的荧光。   2.我们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捕获到了一个重要的反应中间体4,进而通过实验系统地阐明了2,5-二取代-1,3,4,-噁二唑到对应的3,5-二取代-1,2,4-三氮唑的原位环到环转换的反应机理。其他原位产生的配合物7和8同样对该反应机理的研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证明了中间体P3和NH2-NH2存在于该反应中。4是第一例过渡金属催化的噁二唑氨解反应,而配合物5是第一例铜催化的弯曲的吡啶类配体终端吡啶氮原子的烷基化反应,它同时也是第一例同时发生环转换,烷基化和自组装的反应。在结构上,9的一个显著的特色是,当考虑较弱的 I2-Cu2时,它采用一个很少见的(6,8)-连接2-节点3-D网状结构,而不考虑这个弱键时,它采用的是一个很常见的(6-6)-连接单节的网状α-Po立方拓扑结构。在6中观测到了较强的反铁磁交换作用,而晶态样品9在室温下,发出明亮的黄光,且具有多组分的长寿命,通过量化计算该发光主要是来自于(M+X)LCT.这一原位环转换反应见证了配位化学对于有机反应机理的成功应用。这对于通过这种合成策略发现新的功能分子和材料特别是那些通过传统方法不能得到的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3.CN是非常好的桥连配体,所以我们把卤化铜换成 CuCN和1,3,4-噁二唑反应,期望得到更多结构新颖,性能良好的配合物。因 CN的配位能力比配体强很多,所以它自组装得到一个新颖的具有较强发光且长寿命的二维多线框架结构10。光学漫反射谱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证明10属于潜在的半导体材料。
其他文献
氮杂环芳香配体具有良好的共轭性、刚性、亲过渡金属和种类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构筑各种具有新颖结构和性能的金属配合物,在合成光电磁材料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本身是阳离
拍摄地点:新疆,塔什库尔干拍摄时间:9月13日INFO:Nikon D810,f/2.8,1/40s,ISO 3200塔吉克族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我们到塔什库尔干采风时路过一个村庄,接受主人邀请,参加了一
实践“三个代表”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要做到“四常”:加强学习常“充电”;努力工作常“比较”;转变作风常“深入”;严格自律常“自省”。 Practicing “three r
锂离子电池以其高比能量、高电压、长寿命、无记忆效应、自放电小等特性,迅速在移动通讯设备、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和未来重要的新能源之一。具有单原子厚、二维密集蜂窝晶格的石墨烯,因为其具有非凡的电子输运特性,庞大的比表面积,很高的电催化活性,通常被用来做各种复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采用不同原料和方法合成了Sn02/石墨烯复合材料以及SnO2-ZnO/石墨烯
本论文中,建立了一种基于click反应和纳米金的可视化免疫分析的新方法。可视化检测因为可以通过肉眼读出而具有操作简单、检测快捷等特点,金纳米颗粒因其良好的光学特性近年来
分析仪器的微型化和集成化是分析测试发展的重要趋势,微流控分析系统正是在这样的趋势下应运而生的一个交叉性的研究领域。目前微流控芯片集成化研究的一个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外
人们对超疏水的认识最初是从自然界中一些植物的茎、叶以及一些动物羽毛表面的疏水和自清洁现象。这种具有超疏水功能的表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都有广
本文以纳米颗粒在油润滑体系中的应用为前提,制备、表征了几类油溶性纳米颗粒,并考察了它们作为添加剂在油润滑体系中的摩擦物理化学行为和作用机理,获得了如下主要研究成果:  
第一部分   围绕化学生物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人工核酸酶和核酸酶模拟展开研究工作。   根据天然核酸酶的活性点结构特点,设计和合成了“无金属切割”和“无金属双核协同
在体外将神经细胞精确的控制到功能性回路和网络中不仅是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兴趣点,也是研究信息技术(如神经细胞为基础的生物传感器和人工神经网络)的主要方法之一。在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