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蠊科昆虫物种界定及比较线粒体基因组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e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探讨蜚蠊科昆虫类群的形态鉴定,分子物种界定,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分析以及系统发育关系。蜚蠊科目前全世界记载4个亚科,即原蠊亚科Archiblattinae、蜚蠊亚科Blattinae、巨尾蠊亚科Macrocercinae、苔蠊亚科Polyzosteriinae。过去对蜚蠊科类群的研究多停留在外部形态的观察,故本研究在传统形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分子标记以及线粒体基因组的方法进一步探讨蜚蠊科昆虫的的分类地位。本研究主要有三部分的内容:1)蜚蠊科昆虫的物种界定。该部分利用COI序列,使用最大似然法(ML)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外部形态特征的鉴定以及利用COI基因进行ABGD、GMYC这两种物种界定方法的分析共同探讨蜚蠊科昆虫的物种多样性水平,并对部分种类进行厘定。2)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该部分共获取13个样本的蜚蠊科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分析了其构成情况;综合比较26个样本的蜚蠊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碱基组成、进化速率、基因重排现象等;3)系统发育研究。一方面,本研究共获取12个样本的12S、16S、18S、28S、COII和H3,加上已有数据共40个样本,联合6基因使用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I)构建系统发育树探究蜚蠊科关系以及两个近似属平板蠊属Homalosilpha St?l,1874和拟平板蠊属Mimosilpha Bey-Bienko,1957的关系。另外一方面,本研究还通过构建线粒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树,来解决蜚蠊科系统发育关系以及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如下:(1)证明了ABGD和GMYC这两种物种界定方法的有效性,27个形态种大部分得到ABGD和GMYC的支持,个别广布种出现被界定为2个及以上分子操作单元(MOTUs)的情况;其次通过COI基因解决了部分雌雄二型以及多型现象对物种鉴定所带来的难题。(2)通过比较26条蜚蠊科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得出:蜚蠊科昆虫基因组大小在各亚科各属各种之间无显著规律;整个基因组、t RNA基因、蛋白质编码基因、r RNA基因以及非编码区都呈现正AT偏斜和负GC偏斜;在进化速率分析中COI基因最为保守,而ATP进化速率最快;所有蜚蠊科昆虫均未表现出基因重排现象。(3)在系统发育结果中,其中基于6基因标记的蜚蠊科系统发育结果显示:蜚蠊科为单系群,每个属也为单系群,原蠊亚科嵌入在蜚蠊亚科中形成一个单系群;平板蠊属与拟平板蠊属各为单系,互为姐妹群。另外,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果显示:褶翅蠊科+辉蠊科与蜚蠊科+工蠊科互为姊妹群,蜚蠊科与工蠊科互为姊妹群;郝氏蠊属Hebardina独立成支,形成一个单系群;苔蠊亚科Polyzosteriinae所有种类形成单系群;原蠊亚科、蜚蠊亚科均为并系群。根据研究结果建立一个新的亚科--郝氏蠊亚科Hebardininae;将原蠊亚科厘定为蜚蠊亚科的次异名。新分类单元如下:新亚科:郝氏蠊亚科Hebardininae subfam.nov.新属:拟原角蠊属Paraprotagonista gen.nov.新种:二刺拟原角蠊Paraprotagonista spinata sp.nov.、狭长拟原角蠊Paraprotagonista longissima sp.nov.、钝缘平板蠊Homalosilpha obtusangula sp.nov.、平缘平板蠊Homalosilpha recta sp.nov.、白顶平板蠊Homalosilpha alba sp.nov.、棒平板蠊Homalosilpha clavellata sp.nov.
其他文献
猪场废水悬浮性固体、有机物以及氮含量高,传统的厌氧发酵处理猪场废水普遍存在发酵周期长,厌氧发酵系统不稳定的问题。论文从利用厌氧发酵处理猪场废水技术产业化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首先对猪场废水进行秸秆过滤,以实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性固体,达到强化预处理目的,经过预处理后,滤液中的不溶性杂质含量明显减少,为后续厌氧发酵提供方便,然后通过改变水力停留时间优化厌氧发酵,提升发酵效率,最后利用鸟粪石沉淀法对厌
桑椹是桑树的果实,其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桑椹菌核病是桑椹生产中危害性最高的一种真菌病害,每年都会给桑椹生产带来巨大影响,进而导致巨额经济损失。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是影响桑椹生产最主要的真菌病害,它是由死体型病原真菌桑实杯盘菌侵染而引起的。桑实杯盘菌为丝状真菌,菌丝生长聚集缠绕形成黑色菌核,帮助桑实杯盘菌抵御外界不良环境,同时菌核
酸性土壤中铝毒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气候变暖、工业发展、环境污染、酸沉降、农业化肥施用等都加剧了土壤酸化,促进铝大量溶出成为活性铝,加深了铝毒害而使林地生产力大幅降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生长于我国南方酸性土壤上的主要造林树种,在林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曾因铝毒害发生大面积衰亡。有些外生菌根真菌(ECMF)能显著缓解铝对马尾松的毒害,有利于马尾松幼苗在
学位
叶片是水稻光合作用的最主要器官,对产量和品质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适当的增加叶片面积,有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提高CO2利用率,从而增加水稻产量。因此,研究调控水稻叶片宽度发育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中,我们克隆了一个水稻叶片变宽基因WIDE LEAF 1(WL1),对突变体表型进行详细的观察和组织学分析,对WL1基因进行图位克隆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是一种分布广泛且能够危害多种作物的农业害螨。随着植物的不断进化,寄主植物已形成了多种方式防御叶螨的危害,如植物自身产生次生代谢物、富集环境因子以及产生挥发性物质吸引害螨天敌等。硒是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一种微量营养元素,由于植物不能依靠自身合成硒,也不能长期储存硒,因而主要通过从土壤等外界环境中获得。除满足自身生长发育需要外,植物还可以利
根系(Roots)是植株吸收水分、矿物质养分及固定植株的重要器官,其发育依赖于根尖分生组织(Root apical meristem,RAM)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其根系不发达、主根入土较浅、易发生根倒,不利于生产。WOX(WUSCHEL-related homeobox)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生长、根系发育和胁迫响应等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环境、技术革新以及管理理念的巨大变革,企业间网络联结关系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美国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试图对我国经济进行打压的今天,充分发挥股东社会网络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至关重要。同时,随着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公司治理领域的广泛运用,跨学科、多维度的交叉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新趋势,当企业嵌入到社会网络中,其所处的特殊网络位置所带来的资源信息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
由于化石燃料及土地利用的变化,全球CO2浓度日益增加,预计2050年大气CO2浓度将达到550μmol mol-1。由于作物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会因氮素甚至其他养分不足受到限制,亟需重新审视未来更高CO2浓度条件下的施肥增产管理策略,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此外夜间植物根系和土壤呼吸使田间大气CO2浓度夜间高于白天,为获得CO2浓度升高与施肥水平互作对作物产量刺激的准确估计,应重
丁香酚(Eugenol)作为植物源性的天然化合物,具有麻醉效果好、毒性小、价格低和残留少等诸多优点,作为新一代的渔用麻醉剂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丁香酚作为渔用麻醉剂的研究有不少报道,但大多是关于丁香酚对鱼类的麻醉效果,如麻醉浓度、时间等,而对于丁香酚对水环境的安全性研究很少,其使用不当或过度使用存在的水体污染和对水生生物的潜在风险仍然有待研究,因此,本论文针对丁香酚对鱼类胚胎发育的影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