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国狐氏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bbbccc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时期以公室衰落、卿室崛起为社会政治格局的重要特点。在这一大环境下,晋国因历史上多次翦灭公族而导致的“晋无公族”局面,使晋国因这一特殊的政治环境而处于时代变革的前沿。狐氏作为晋国显赫一时的卿族,从狐突兴家至狐射姑奔狄仅仅兴盛三代而衰,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而这也正是晋国“公室将卑”“六卿相争”的一个缩影。本文基于以上的背景与动机,展开对于狐氏家族的研究与论述。本文正文部分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通过梳理狐氏家族的相关史料,我们可知狐氏为唐叔虞之后,狐氏在其短暂而强盛的时期领有温、五鹿、贾、续邑(加之祖上封地狐氏戎地)等五邑。从狐氏家族的远支性、“大狐戎姬”的称呼、晋献公翦灭公族的事件上,可知至春秋时期时,狐氏家族早已不具有公族之实,实为卿族。第二,以传世文献为基础,结合近年出土材料,对狐氏主要成员的事迹进行整理概述。狐氏一族的发展脉络大致是:狐突时兴家,至狐突之子狐偃、狐毛时强家,到狐突之孙狐射姑时便因争权失败而奔狄,至此狐氏亦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第三,对狐氏兴衰的原因作出了综合分析,春秋时代权力的下移、“晋无公族”的政治环境、狐氏家族成员的个人才能及施展等共同导致了狐氏家族兴衰。总之,狐氏作为春秋晋国的重要卿族,其兴衰蕴含有丰富的政治意味,对其进行研究不仅对晋国卿族,亦对春秋时期卿族兴衰的整体研究提供思路,并可以此为切入点对晋国公室衰微、卿室专权的这一变革进行考察,以进一步分析春秋时期政权下移的历史演变。
其他文献
死亡,是每个人生命中无法逾越的痛苦深渊,伤悼哀祭之情更是每个个体情感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学者将悲痛哀伤之情付之于伤悼诗歌中,用以纾解内心的苦楚,因此伤悼诗歌中流露的真情与生命意义的探索和理解是任何题材的诗歌都无法比拟的。在唐代古文运动之后,北宋诗坛在欧阳修、梅尧臣的带领下发起了诗文革新运动。由于妻子、子女和朋友的相继离世,梅尧臣创作了大量的伤悼题材诗歌,其涵盖伤悼类型之广,数量之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其他学习活动进行的基础,从古至今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一代又一代人创造了精神家园,人们透过阅读获取信息,阅览天地万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间的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军事、经济等领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将竞争视野逐渐转移到文化与教育领域之中,阅读素养已然成为国际竞争的一种标识。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的阅读教学与学习并非仅限于阅读知识与能力,而是强调大阅读观下的“阅读素养”,包
针对某集团的轻型燃机排气管道温度过高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最新材料科技的保温涂料后的降温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当涂料的涂装厚度达到4 cm时,排气管道的温度可由原始的420℃降至40℃左右。避免了人员烫伤风险,并且保持了排气的温度,有利于其进一步的余热利用。因此,模拟结果表明,采用该保温方案不仅可避免相应的安全隐患,同时实现显著的节能效果。实际隔热效果与模拟结果较为吻合,实际隔热实验中4 cm厚度
安德烈·别雷(АндрейБелый)是俄罗斯白银时代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的领军人物。他的长篇小说《彼得堡》是俄国文学中第一部意识流风格的作品,被纳博科夫誉为20世纪西方四大名著之一。本文将立足于别雷的象征主义理论和存在主义哲学观,结合其特定的历史语境、创作心理和小说传统等因素,探究别雷如何通过意识流展现历史和现实的多重维度。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将由四个部分展开:引言部分围绕别雷提出的“头脑游戏”概念进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必修课程,在教育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研究方法的掌握,能够使研究者在复杂的现实情境中提炼研究问题,筛选适宜的研究范式和具体研究方法,从而对研究现象进行学理化反思与提升。在实证主义大行其道的当下,如何更好地实施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是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目前教育研究类课程在具体的研究实施中存在诸如重理论轻应用、重讲授轻实践、重课上轻课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促进教师教育发展,提高教师质量,教师专业标准成为各国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教师专业标准之所以在教师专业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于其是选拔教师的依据,为培养教师指明方向,是评价教师的标尺,也引领教师促进自身发展,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基础。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与实施研究能使我们更好的了解政府是如何处理标准两大功能之间的关系,发挥标准的不同功能,促进教师提升能力和发展的。同时,对
在近代早期的英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在经历深刻的变革,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生产方式的进步让人类社会朝着更加文明、科学、理性的方向加速前进。但是人口增长、通货膨胀、宗教分裂、财富的两极分化和贫困的增加,以及对混乱的恐惧是常见的,迅速的社会变革导致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中的各种问题。针对女性的本质及女性的适当角色的关注与讨论就是其中之一,印刷文化的发展又使得这些作品得以传播和保存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新时期以来小说中传教士形象的分类与新变,以期对传教士形象的流变及产生此现象背后的文化心理动因进行把握。传教士形象作为中国现当代小说作品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物群像,不仅自身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而且蕴含了深刻的文化意义。与文学作品中的其他形象相比,传教士形象同时具有异国、异族、异教的突出个性特征,它也承载着中国作家们对西方的集体性认知与对自我的文化身份的认同,为我们对国家、民族这样庞大
契合类语气副词是语气副词的一个小类,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前人已对这类词语展开研究,并且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在比较词语差异方面,还有一定研究空间。本文主要对双音节契合副词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包括“刚好、正好、恰好、刚巧、正巧、恰巧、可巧、偏巧、碰巧、凑巧、不巧、恰恰”12个词语,并根据词语之间的相同语素,将它们分为“X好”“X巧”“恰X”三个小类展开讨论。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力图从句法层面、语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墨西哥经济虽经历了重要转型,但是却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无法就业的农村人口便涌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城市工资也因人口持续增加而有所降低。与此同时,美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矿业、牧业、农业以及铁路等行业的发展,衍生了对廉价劳动力的强烈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墨西哥人选择前往美国寻找就业机会,形成了墨西哥人首次移美高潮。1929年10月,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救济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