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推动跨语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重要手段,翻译促进了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相互学习、交流和借鉴,并且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勿庸置疑,各国人民在文化上存在着一定的共性特征,但由于地域环境、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不同民族在文化上表现出更多的是差异性。一个民族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是在该民族长期文化传统作用下逐步形成的,语言起到了重要的凝固作用,同时语言又受到思维模式的直接影响和制约。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转换,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又是思维的结果,因此,在更深层意义上,翻译涉及到两种民族思维模式的转换。在翻译工作中,忽视不同思维模式转换的重要性,往往是造成翻译失误的主要原因。汉英翻译中大量存在的“中式英语”,是一种受汉民族思维方式支配而形成的汉英翻译失误。“中式英语”的大量出现,已经成为当前对外交流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对“中式英语”的成因、表现形式和解决办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提高汉英翻译的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际的进行。 今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也更加频繁而密切。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扩大对翻译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等因素,汉英翻译中出现了大量的中式英语,并已直接影响到对外交流活动的各个方面,在较大程度上妨碍了与他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如果任其发展,必将给汉英翻译工作带来更大消极影响。本文作者尝试通过对“中式英语”各种表现形式的深入分析,以及中西思维模式的比较,阐明了“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与中西思维模式与差异之间的关系。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回顾了中式英语的历史,介绍了它的主要特点。第二部分通过大量例证分析了中式英语的各种表现形式。.第三部分重点分析和比较了中西思维模式特点,揭示出“中式英语”的主要原因在于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第四部分针对其成因与表现形式提出了四种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