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湖北省灾情严峻,损失严重。本文主要通过对政府救灾工作的组织以及对救灾过程的考察,分析政府救灾工作的特点和效果,为当今救灾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湖北省1954年水灾概况。1954年,长江流域气候异常,出现了面积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降雨,大规模的降雨导致江河湖水猛涨,引发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此次洪水,使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北省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第二部分概述了湖北省人民政府领导和组织广大人民进行的防汛斗争。面对洪水威胁,政府迅速对社会各方面力量进行整合,自上而下成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防汛机构,动员一切人力、物力投入到防汛抗洪抢险的斗争中来。在防汛的过程中,湖北省得到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广泛支持,先后进行了五期堤防加高加固工程,必要时采取了分洪措施,最终赢得了与洪水斗争的最后胜利。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政府对水灾救助的具体过程。水灾发生后,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各级党政机关及时对灾民、耕牛、物资实行了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地转移安置。洪水消退后,他们又组织灾民有计划、有组织地分批还乡,并发放救济款、贷款扶持灾民开展以互助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农、副业生产自救运动,帮助灾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第四部分分析了1954年水灾救助的特点、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这次救灾充分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救助思想;贯彻了生产自救的积极救灾政策;形成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风尚。以政府为主导的救灾工作稳定了社会秩序,提高了党和政府的威望,缓解了灾情,为农副业生产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救灾中也存在社会化程度较低,其它力量发挥不够:监督机制尚不健全;一些群众单纯依靠政府救济等问题。第五部分为结语,主要分析1954年水灾救助对当代救灾工作的借鉴和启示。主要包括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发挥社会团体、个人和国际等多种力量参与到救灾工作中来,以弥补政府救灾的不足;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功能;建设救灾工作的专业队伍,提高救灾的水平;建立健全救灾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在救灾中的作用等等。1954年水灾救助的实践对于如何提高当前救灾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效率化水平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