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3年,莱特兄弟试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崭新的航空时代。特别是“一战”结束后,“二战”爆发前的这段时间内,航空客货运输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27—1937年间,正值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十年建设时期”,国家有步骤地进行各项经济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运输方式,民用航空运输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南京国民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民用航空建设措施,推动了中国民用航空的初步发展。本文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一、中国民用航空业的艰难起步。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航空思想发展史。自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导致国家、民族灾难的日益深重,但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还是介绍到中国来,飞机也随之进入中国人的视野。“一战”后,北洋政府着手建立自己的军用、民用航空体系,由于国内局势动荡、政治腐败、技术落后,这一时期航空建设的进展不大。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中国民用航空艰难起步。二、南京政府时期民用航空建设的组织管理及主要成就。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交通建设,并在民用航空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南京国民政府在宏观层面上,通过设置管理机构,出台相关法规条例,初步构建起中国民航的制度框架;在微观层面上,通过中外合资合作方式组建了中国航空公司和欧亚航空公司,初步建立起国家的航空输运网络。这不仅带动了个人、社团、地方积极参与到民航建设中来,同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用航空建设,一方面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国内社会各界舆论的影响。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之后,社会舆论在“航空救国”问题上渐趋一致,使得中国的军用、民用航空建设得到更多的关注。社会舆论导向促使民间航空团体的大量涌现,不仅推动了航空知识的普及,与国家在航空教育方面的投入,同时也为航空事业的发展积累了智力支持。四、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航建设的评价。这一时期,国家的民航建设得到了初步发展,社会对于民航关注度日渐提高,民众更进一步认识到航空与国家主权息息相关,调动了全社会参与建设民用航空的积极性。但也要客观地看到,南京国民政府在实施民航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例如各部门、各地区的权益之争,国营与民营之争,以及制约民航发展的技术性瓶颈等,都是造成南京国民政府的民用航空规划“中途夭折”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