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CrAl不锈钢相析出与形变机理研究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wil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eCrAl不锈钢具有优异抗高温氧化性能和较低热膨胀系数,是生产汽车尾气净化器载体的理想材料。但由于FeCrAl不锈钢中Al含量较高,生产中凝固成型控制困难,锻造轧制易开裂。这严重制约了我国汽车尾气净化器的研发和生产。为此,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FeCrAl不锈钢相析出及形变机理进行了研究:(1)平衡凝固相变研究;(2)非平衡凝固过程AlN的析出机制研究;(3)α’相析出行为研究;(4)动态再结晶行为研究;(5)动态应变时效行为研究。采用Factsage相图计算和热膨胀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 FeCrAl不锈钢在平衡凝固和冷却过程中的相变和析出行为。基于相图计算结果,确定了完整的平衡相转变路径。结合垂直截面图与等温截面图分析发现,在冷却过程中,(Fe,Cr)7C3的析出主要受到Cr、Al和C含量的影响,Al含量的降低或Cr含量的增加会缩小(Fe,Cr)7C3的相稳定温度区间。Al含量的增加会减小σ的相稳定温度区间。FeCrAl不锈钢的平均线膨胀系数会因α’相的存在而降低,因(Fe,Cr)23C6的析出而升高。通过定向凝固实验和热力学、动力学计算,研究了冷却速率对FeCrAl不锈钢非平衡凝固过程中AlN夹杂物析出的影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的Feature功能,研究了不同冷却速率下析出的AlN夹杂物的数量和尺寸。分别建立了 Ohnaka扩散-AlN析出耦合模型和溶质微观偏析有限差分法-AlN析出耦合模型,确定了 AlN颗粒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AlN在固液两相区析出。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AlN颗粒尺寸减小,颗粒数量增加,但体积分数变化不大。在凝固过程中,AlN开始析出后氮含量随冷却速率的变化而显著变化。增加冷却速率和降低钢液中的氮含量会缩短夹杂物的生长时间,从而减小FeCrAl不锈钢中析出的AlN粒子的尺寸。在凝固过程中,随固相分率的增加,在液相中氮、铝和铬的偏析度降低,在固相中铝和铬的偏析度升高。固相中氮的偏析度首先升高,并在AlN夹杂物开始析出后降低。通过热力学分析及三维原子探针仪和纳米压痕实验对FeCrAl不锈钢475℃下α’相析出行为进行了研究。原子探针及热力学分析表明,纳米尺度的α相和α’相的分离是导致FeCrAl不锈钢在475℃下等温时效强化的主要机制。FeCrAl不锈钢中析出的α’相呈弥散的独立球状粒子。α’相中心区域Cr含量随475℃下时效时间的延长而升高,Al原子强烈的分配至富铁相中。稀土 La元素可在时效过程中富集于α’相的周围,抑制α’相的析出。纳米压痕实验表明,随475℃下时效时间的延长,FeCrAl不锈钢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均有所升高。使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进行高温压缩实验对铸态FeCrAl不锈钢的动态再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的回归分析得到发生动态再结晶的表观激活能为300.19 kJ/mol,构建了相应的本构方程及相关热物性参数与Z因子的函数关系。采用改进的Avrami模型建立了动态再结晶的动力学模型。结合压缩试样微观组织分析发现,动态再结晶晶粒的体积分数随应变的增大而增大;在固定变形温度下,达到相同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所需的应变量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随温度的升高或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增大。微观结构观察还表明,连续动态再结晶是FeCrAl不锈钢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主要形核机制。通过单向拉伸实验对FeCrAl不锈钢在室温至600℃温度区间的变形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应变速率为3.333×10-4 s-1,形变温度为200℃~400℃条件下,动态应变时效发生。抗拉强度呈现负应变速率敏感性。应变速率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应力-应变曲线依次出现A、A+B、B、C+D、C型锯齿波。应变速率降低会使动态应变时效温度区间向低温区移动。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FeCrAl不锈钢发生动态应变时效时应力降特征进行了描述。根据McCormick模型对动态应变时效过程中溶质原子迁移的有效激活能进行计算,确定了置换原子Al与位错的交互作用是导致FeCrAl不锈钢发生动态应变时效现象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钛及钛合金具有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等领域。变形加工是钛合金部件的主要成型工艺。作为密排六方结构金属重要的塑性变形机制,形变孪生能够在提高钛强度的同时不损失塑性,因而在钛板中引入高密度孪晶是提高其力学性能的重要思路。不同类型孪生及变体对钛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影响各异,阐明变形过程中孪生择优规律及孪晶与其他界面间的相互作用,是实现对变形组织和织构的预测和调控的基础,
亚共晶铝硅合金中初生铝(α-Al)的细化和共晶硅(Si)的变质是提高合金铸造成形性和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稀土(RE)被广泛研究证明既可以作为细化剂使α-Al晶粒细化,又可作为变质剂改善共晶Si的粗大片层状形貌,RE具有的低成本优势也推动其得到研究。然而,RE的细化作用容易受到添加量和铸造工艺参数(静置时间、冷却速度等)的影响,其细化机理还没有准确的定论;此外,在较高冷速下,RE变质共晶Si的微观机
硅衬底GaN基微盘激光器模式体积小、功耗低,在光电集成、单光子发射、化学生物探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常规GaN基微盘激光器采用空气为光场限制层的“蘑菇状”结构,电注入难、热阻较高,仅实现了光泵浦激射。本论文围绕硅衬底GaN基微盘激光器的载流子输运、光场调控、光损耗抑制和热传导等关键科学问题,从结构设计、材料生长、器件制备和表征分析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的结果如下:(1)创新性提出了“三
海洋环境下钢筋腐蚀问题严重,导致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下降。本文以低合金钢筋为研究对象,以合金元素Cr和氯敏阻锈剂对钢筋长期腐蚀行为的影响机理为研究目标,采用自然环境挂片实验、现代物理表征技术、电化学检测方法、第一性原理模拟计算、机器学习等手段,研究了含Cr低合金高强钢筋在微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机理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长期腐蚀行为、氯敏阻锈剂对高强钢筋的长期缓蚀行为和机制、Cr和氯敏阻锈剂对高强钢
锌及锌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而成为新一代可降解血管支架材料。但是,由于缺乏严格的测试标准,锌及锌合金的降解机理尚未达成共识。液体环境是影响金属材料腐蚀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体外测试时,模拟体液中的无机盐及有机成分(如蛋白质)的差异会使材料表现出不同的腐蚀行为。因此,围绕液体成分对腐蚀的影响这一问题,利用电化学测试和浸泡实验研究了纯锌在不同模拟体液中的腐蚀行为,并研究了腐蚀对力学性能的
多形性转变是一类只发生结构转变而成分不变的相变。研究合金的多形性转变,不仅可以加深对其相结构的理解,而且可以指导合金的组织与性能调控。压力是影响多形性转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已报道的合金材料压力下的多形性转变研究工作中,主要以单主元固溶体合金为主。对于多主元合金的多形性转变以及与组元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仍有待进一步探讨。高熵合金,通过混合多主元带来最大化混合熵的成分设计理念,可以获得单相固溶体结构。
传统高锰钢(Hadfield钢)在室温下能获得单相奥氏体,具有优良的加工硬化能力和抗冲击能力,因此广泛用作冲击载荷下的耐磨材料。然而较低的屈服强度和初始硬度,导致材料在低冲击载荷下不能完全发挥其耐磨性就发生塑性变形,降低了使用寿命。本文设计出一种轻质超高锰钢(Fe-31.6Mn-8.8A1-1.38C),具有低密度、高屈服强度、高初始硬度、良好冲击韧性等特点,适用于低冲击载荷下的磨损条件。通过研究
膏体充填技术是金属矿绿色开采的重要发展方向,深锥浓密是膏体充填的关键技术之一,全尾砂在深锥浓密机给料井内快速形成絮团是实现全尾砂料浆深度浓密的前提。论文以给料井内全尾砂絮凝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以絮凝过程的定量描述与工艺参数的优化为目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研究了全尾砂固体质量分数、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和剪切速率等因素对全尾砂絮凝行为的影响,以絮团平均加权弦长峰值、絮凝的全尾砂料浆的初始沉降速
位错运动是晶体材料塑性变形的主要微观机制。然而,现有理论在以下三个与位错运动相关的问题上,尚存在明显欠缺。首先,晶格阻力作为位错运动最基本的阻力,它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相比,一直存在高估问题。其次,位错扫过滑移面后,晶格释放的弹性能对位错进一步运动的影响,一直未被关注。第三,晶体的韧脆转变现象尚缺乏与直接的实验观察相对应的统一理论。为此,本文通过建立新模型对位错运动的晶格阻力、位错运动辐射弹性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