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之间:四川冬水田的历史变迁研究(18世纪至今)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水田自18世纪30年代,经宦蜀官员的提倡与移民的传播,在四川迅速推广开来。其技术源头可追溯至南宋时出现于江南地区的“冬沤”技术。清初在四川恢复社会经济、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垦殖的时代背景下,冬水田技术适应了四川的地形及气候特点:多丘陵与秋多雨、春易旱,以其分散蓄水的优势解决了丘陵地区水稻栽插时节用水短缺的问题,并形成了一套以“蓄水、养地”为中心的独特耕作制度。  冬水田的技术核心在于“蓄水”。为此,稻田于秋收后须及时翻耕、蓄积雨水,以备明春栽秧之用。就具体形式而言,冬水田可分为:普通冬水田与囤水田两类:普通冬水田,即蓄水仅够本田栽秧;囤水田储水除满足本田用度外,还要为邻近稻田提供栽秧用水,故其田塍更高,其蓄水标准常为普通稻田的2-3倍。农民在选择用何处稻田留蓄冬水田时,通常会综合考虑土壤类型、稻田位置、作物结构等多重因素。留蓄冬水田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防范翌年春旱,且稻田冬季蓄水还有提高土壤肥力、防治虫害等功用。故冬水田又是一项集防旱、防虫、恢复地力于一体的综合农业技术。  自18世纪30年代,即清雍正九年(1731)成都知县张文枫所编《农书》首次提及冬水田以来,四川冬水田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一,18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的兴起与定型;其二,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末的继承与改造;其三,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反复与式微。作为一项农业技术,冬水田的变迁虽有其内在脉络,但因其之于四川农业,乃至全国农业(抗战时期)的重要性,它的变迁又与政府的政策导向密切相连。所以,考诸其变迁的各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官方的态度对其影响最为直接;其次,经济因素,如租佃关系、米价变动、务农的收益、水利成本等也是影响冬水田变化的重要原因;再次,技术的制约与突破是影响它存留关键。最后,农民的耕作习惯与选择偏好在个人层面上亦影响到对冬水田的选择。  技术的进步与冬水田的变迁互为推动。就土地利用效率而言,冬水田曾被多数农学家认为是低效的。因而,围绕着改造冬水田的话题,研究者先后推广或发明了多种新型栽培技术,以提高冬水田的粮食产出。20世纪30、40年代主要是以试行间作双季稻、再生稻及建立稻田立体蓄水模式等技术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半旱式免耕连作”技术的推广,开辟了冬水田综合开发利用的技术路径。当水利提灌技术进步与水利化水平提高后,冬水田这种丘陵地区保证水稻栽插的权宜之计,也渐为复种率更高的两季种植模式所取代。当然,冬水田总体规模的缩减,并不意味着其功用完全消失。囿于环境及经济因素的制约,在部分丘陵稻区分散的水稻种植模式下,冬水田依然是农民种植水稻的主要用水形式。  冬水田兴起的初衷是为了保证春季水稻能按时栽插,其之所以能在以四川为主的西南丘陵稻区广泛存在,是地形、气候、人文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分析其蓄水特点,我们可以看到冬水田并不具备应对较大旱情的能力,故希冀通过部分恢复冬水田以提高稻田抗旱能力的提法,恐难奏效。总结丘陵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本文认为提高丘陵农业的抗旱能力的途径,既需要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并加强日常的蓄水、用水管理;同时也要从栽培制度与耕作技术上并为设计:合理规划旱作与水稻的种植比例,建立多元化的作物栽培制度,后者尤其重要。
其他文献
该文以金属板材冲压成形为工程背景,对正交各向异性金属板材在冲压成形过程中的弹塑性起皱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有关结论既是对塑性力学的丰富和发展,也可为工程实际提
进入2009年,新中国进入第60个年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成
期刊
基于模糊推理法设计了步进驱动系统适应性模糊控制器,用于雷达罩天线座跟踪测量仪模拟跟踪测量目标。测量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跟踪精度高,可使系统跟踪精度稳定在5″内
《豳风·七月》是《诗经》中一首著名的农事诗,它以时间为线索,按月份记述了豳地的周人在一年里的农事活动情况,因此反映了当时使用的历法。  中国古代历法历史悠久,其早期形态
一、引言n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通用航空的需求与日俱增。政府职能部门如公安、海关、渔政等,拥有直升机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大部分在大中城市和机场密集
期刊
飞行错觉作为影响飞行员正常飞行的重要因素,有其自身的特点。管制员除了要了解飞行错觉,还要知道怎样协助飞行员克服飞行错觉,保障空域安全。本文中心是研究管制员处理飞行错觉
期刊
我国是农业大国,以世界7%的土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可见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的科技推广工作,由干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
期刊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民间风俗形色多样,美术形式形态各异,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上极富有民族特色。地方性的文化大多潜藏在年画、剪纸、织绣、皮影、壁画、脸谱、民族服饰等艺术形
期刊
本文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感受性问题;二是对二次破碎界面问题采用Level-Set方法进行了并行数值模拟和分析.感受性问题研究的是流体系统在外部扰动环境下的响应,本文做了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