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准噶尔北缘晚古生代成岩成矿作用及动力学背景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n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东准噶尔北缘晚古生代成岩成矿作用及动力学背景进行了分析。索尔库都克Cu-Mo矿床位于乌伦古断裂和额尔齐斯断裂之间的东准噶尔北缘杜拉特岛弧带,该矿床的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317.7±7.6 Ma,MSWD=0.35)与模式年龄平均值(323.2±1.9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该矿床形成于早、晚石炭世之交,远晚于赋矿围岩—早-中泥盆世火山岩、次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因此,成矿作用与早-中泥盆世的火山喷发和次火山超浅成侵位活动无直接关系,而是与矿区内~320Ma的花岗质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索尔库都克Cu-Mo矿化的时间相当于东准噶尔深成花岗岩类侵入活动(330-265 Ma)的早期阶段,与北东部的希勒库都克Cu-Mo矿床的形成时间相似,均形成于挤压向后碰撞伸展转换的构造背景。  索尔库都克矿床的赋矿火山岩形成于早泥盆世和中泥盆世,这些火山岩形成于洋内弧环境,未发现古老地壳物质参与火山活动的痕迹。早泥盆世火山岩中的斜长石斑晶发育复杂的环带,这些环带反映出岩浆混合的特征,基性岩浆加入已演化的岩浆房中,即玄武质岩浆补给,导致斜长石发育筛状核部、且边部的An含量明显高于核部。早泥盆世火山岩的地幔源区受到沉积物熔体和少量含水流体的交代,但未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中泥盆世次火山岩仅受到少量含水流体的交代富集作用,可能受到了弧地壳的微量混染作用。地幔源区和俯冲板片组分分别为索尔库都克矿床的形成提供Cu、Mo成矿元素,花岗质岩浆可能也是Mo成矿元素的来源之一。  索尔库都克矿区的矽卡岩主要由绿帘石、石榴子石、透辉石和阳起石等矿物组成,形成于相对氧化的、CO2压力中等的环境,矽卡岩化热液呈中等酸性状态,体系的Fe3+含量和氧逸度控制了矽卡岩中钙铁榴石-钙铝榴石和绿帘石-斜黝帘石固溶体中Al、Fe3+的含量。索尔库都克矽卡岩不同于传统的接触交代矽卡岩,而是淋滤了大面积近矿和远矿围岩或者在上升过程中淋滤上升通道周围生物碎屑灰岩和粉砂质灰岩的热液流体交代海相、海陆交互相的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的产物。  索尔库都克矿区的热液流体通过构造裂隙等通道上升并淋滤火山岩中的Ca、Fe、S和金属元素,与早、中泥盆世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发生渗滤交代,形成层状、似层状的矽卡岩;热液晚期阶段,由于海水和大气降水的大量加入,体系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显著变化,导致成矿元素沉淀富集形成铜钼矿床。东准噶尔北缘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制约着区内的岩浆活动及多金属成矿作用。泥盆纪,该地区处于俯冲的挤压构造环境,形成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和乔夏哈拉-托斯巴斯套Fe-Cu-Au成矿带;早石炭世末期,东准噶尔地区处于由挤压向伸展转变的过渡时期,伴随着广泛的岩浆喷发和侵入活动,形成了区内的矽卡岩-斑岩型矿床,即索尔库都克-希勒库都克Cu-Mo成矿带;晚石炭世末-早二叠世,区内处于后碰撞的伸展构造环境,广泛发育石炭-二叠纪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同时幔源岩浆形成基性杂岩体及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床。早石炭世末期东准噶尔北部地区的构造体制发生了由挤压-伸展的转变,为花岗岩类岩体的广泛发育及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他文献
本刊讯本刊记者谢春阳报道4月18日,中国煤炭学会2006年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副省长许云昭专程前往大会表示祝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副会长、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濮洪九在会
位于太行山北段的东刘庄韧性剪切带,走向NE50°-60°,倾向SE30°-°40.主要分布于路白山以南至河北省灵寿县城西北方向之间的丘陵地带.长约35公里,宽约20公里.剪切带发育于太
该论文的研究内容侧重于本区的岩石-岩相、火山构造以及火山旋回的对比研究,第一章介绍本区地质背景;第二章详细分析区内的炎山岩的岩石类型、岩石化学特征,确定了本区火山岩
西秦岭造山带位于大别-秦岭-祁连-昆仑所组成的中央造山带的中部.它西邻柴达木盆地,东段以汉中-佛坪-太白构造带与东秦岭相接,北邻华北板块,南部以勉略板块缝合线与扬子板块
学位
深层烃源岩生烃问题越来越受到地质学家的重视,考虑到深层烃源岩多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其生烃产物将以天然气为主。在我国,下古生界奥陶系烃源岩在塔里木盆地和四川、鄂尔多
石英组构(又称石英晶格优势取向)是岩石塑性变形的产物,是糜棱岩中常见的一种显微构造,它常被用于计算运动学涡度、推断剪切方向和变形温度。石英组构种类繁多且易于变化,这些组构
广东沿海陆地不仅是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而且也是地质环境较为脆旨的一个地带.过去几十年中,地震、水土流失,崩塌、滑坡、地裂缝、岩溶塌陷、地面沉降、软土地基形变等灾
该文从微观角度研究自然金-自然银系列矿物在这三个金矿床中的赋存状态及成色的变化,并讨论矿床形成条件与金矿物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
该文在综合分析济阳坳陷埕东北坡馆陶组的岩芯、测井、地震及部分物性测试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馆陶组地层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沉积学与储层地质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