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时期翻译研究考察(1981-2003)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ue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对新时期(1981-2003)中国翻译研究的发展历程做一个系统的梳理与总结,旨在显示出已经取得的成果,理清所经历的变化,揭示仍然存在的不足,并为中国翻译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供一些基于实证性研究之上的参考。从1981年到2003年的23年间,中国翻译研究走上了现代建设之路。期间,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翻译理论在中国开始得到译介。在此之前,中国的翻译研究基本上处于传统的研究模式,而西方译论的引进则为中国翻译研究注入了现代化与科学化的观念。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前期所引进的西方译论基本上是以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为主。在它的影响下,中国开始了语言学翻译研究的建设道路。经过了20年左右的发展,语言学模式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翻译研究模式。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西方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后所产生的新兴译论逐渐被引入中国,在近几年引起了中国翻译研究格局的变化。文化途径的翻译研究在世纪之交迅速发展为中国翻译研究中具有强大潜力的一种模式,对语言学模式的地位形成了一种挑战。与此同时,中国传统译论的价值重新得到重视,与传统译论一脉相承的中国文艺学派的翻译研究也逐渐得到了关注。于是,语言学模式、文艺学模式、文化模式,再加上哲学模式以及其它的翻译研究模式共同构成了中国翻译研究的多元格局。其中,各种模式的力量对比与相对位置都不相同,在中国翻译研究将来的发展中,它们之间的共存方式与共生关系将会成为影响中国翻译研究的主要因素。此外,观点之间的冲突与调整、抵触与革新,被证明是翻译理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回顾中国翻译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出有四次关于翻译理论或翻译学的深入的论辩,它们成为推动中国翻译研究前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伴随着中国翻译研究的发展,与翻译学学科建设的相关研究也逐渐深入,将翻译学建设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也成为一个切实的目标。总之,本研究通过对这个阶段中国翻译研究的发展历程做一个系统的梳理与总结,旨在显示出已经取得的成果,理清所经历的变化,揭示仍然存在的不足,并为中国翻译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供一些基于实证性研究之上的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认为:言语交际中的语境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变化的变量,而语境移位是语境的基本属性,是实现交际由量变到质变的唯一有效途径。理解的过程是认知推理和语境移位相结合的
目的了解辖区主要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制定职业病防治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常州市武进区生产和使用化学品、电镀加工、机械
词典使用研究作为词典学的分支,正在得到越来越多语言学家的关注。有关词典使用的许多课题都应运而生,英语词汇学习中词典的使用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但是有关中国学习者在学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是我国“最后的儒家”(The hstConfucian1)梁漱溟先生与当代首屈一指的汉学家艾凯教授关于中国近代历史以及梁漱溟先生一生的重要活动的对
现如今,媒介竞争越发激烈,新闻的改革步伐也逐渐加大,在这种背景下新闻编辑除了要更加贴近百姓生活以外,还需要努力提高每条新闻的看点,尽可能想出各种方法让新闻资讯更加新
0开篇语近年来,随着锅炉、核电及压力容器等行业的产品升级换代,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制造难度大,对焊接自动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包括多功能、小空间、复杂空间曲线焊
早春的下午,从雾霾的户外,走进整洁而又熟悉的室内,顿时觉得心里暖融融的。记得田老师曾经推辞了不少写书的任务;这次出乎我的意料,他正在伏案写作……一问才知道,作为北京林
传统的翻译研究以原著为中心,以文本对照和语言分析为主要任务,将译本视为对原著的消极再现。这也是在古今中外大多数的翻译研究中,“忠实于原著”成为翻译的首要原则和标准
本文着眼于对夏济安译著《美国名家散文选读》个案研究,从文本、风格、译者主体性三个方面,详细地探讨了该译著的特点、夏先生翻译中运用的主要技巧,以及他的个人风格在译著中多
作为译者,葛浩文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立下了汗马功劳。国内目前对于葛浩文翻译研究主要研究其译本本身,或者单独研究葛浩文的翻译,忽视了其与科学翻译理论的有机结合,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