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城镇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改善,消费意识提高,选购农产品变得越发地挑剔,品牌特色农产品由于其安全性、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正在逐渐被消费者认可,特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在逐年上涨。然而目前市场上叫得响品牌的特色农产品却屈指可数,消费者购买途径有限,出现了买难现象。另一方面,我国地大物博,不同气候地区出产了各具特色、种类繁多的农产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特色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湮没于一般农产品中,其特色被消费者知悉、认可的寥寥无几,又出现了卖难现象。这两方面鲜明的对比,造成了特色农产品的买卖脱节,消费者愿意购买却没有购买途径,生产者愿意销售却没有流通渠道。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发展特色农业,并希望其成为调整农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农业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引导特色农业的发展。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很重要,流通同样重要,选择构建合适的流通渠道,保证特色农产品的特色不丢失、能增值,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都意义重大,这也是本文选题的意义所在。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号文件都涉及到农业问题,旨在促进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完善现有农产品流通渠道。农产品的流通关系到所有农产品流通参与者的利益,并且具有连接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桥梁作用,发现特色农产品对流通的特殊要求,找到适宜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对促进特色农产品增值、改善特色农产品流通不畅的问题至关重要。基于上述现实问题,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有关特色农产品及流通渠道的研究,采用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以流通渠道、区域品牌等基本理论为出发点,对促进特色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开篇介绍了我国特色农产品流通渠道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它对解决目前大部分特色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增值无法实现、缺乏合适的流通渠道等问题,具有现实借鉴意义。进而,详细论述了流通渠道、区域品牌等基本理论,界定了论文的研究范围。然后从区域性、可开发价值高、具有品牌依赖性等方面阐述了特色农产品的特点,以上述特点为依托分析了特色农产品对流通具有的特殊需求,表现在特色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要求“特色”伴随整个流通过程、要求产品实现附加价值、要求质量在流通过程中可追溯、要求拉伸特色农产品产业链、要求特色农产品有品牌支持等。正因为特色农产品对流通有上述特殊需求,因此它的渠道构成要素即渠道主体、渠道客体、渠道环境也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文章对此做了详细分析,并基于此构建了特色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两种目标模式,即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和以合作社为主导的流通渠道模式。随后对目前发展的比较好的、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典型特色农产品即简单加工特色农产品迁西板栗和深加工特色农产品承德露露进行案例剖析,总结现有特色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的经验,分析其与本文所构建的目标模式的差距,最后从渠道主体、渠道客体和渠道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促进特色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的对策建议,具体来说要加强渠道主体的合作,确保特色贯穿始终、提高渠道客体的深加工水平,实现附加价值、加强渠道各环节对品牌的建设与维护、开发渠道的辐射带动作用,拉伸产业链、政府加大对渠道环境建设的扶持力度等,通过以上具体措施的落实,特色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将会逐渐得到改善,实现特色农产品附加价值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