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级Zr-Al-Ni系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和性能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lcxlllw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Zr基块体非晶合金通常具有大的玻璃形成能力、宽的过冷液相区间、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可用作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是非晶合金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已开发的Zr基非晶合金很少能够同时具备大的玻璃形成能力、大塑性和优异的耐蚀性。Zr-Al-Ni三元系是Zr基非晶合金的基础体系之一,然而目前有关该三元系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及其性能的研究还很不充分。本文系统地研究了Zr-Al-Ni三元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玻璃形成能力以及力学性能随成分的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研制出了兼具优异力学性能与耐蚀性能的不含毒性和贵重金属组元的超大玻璃形成能力的Zr-Al-Ni系块体非晶合金。本论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系统研究了Zr-Al-Ni三元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形成能力。结果表明,在54<Zr<66、11<Al<19和21<Ni<30(原子百分比,下同)成分区内,非晶合金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其过冷液相区△Tx超过60 K;在53<Zr<65、11<Al<21和21<Ni<28成分区内,可通过铜模铸造法获得临界直径超过1 cm的块体非晶合金;以Zr-Al-Ni非晶合金系的实验结果为基础,解析了具有最佳玻璃形成能力的非晶合金成分特征,并提出团簇线加连接原子的非晶结构模型。2.评价了Zr-Al-Ni三元块体非晶合金的力学性能。以室温压缩实验为依据,揭示出该系列块体非晶合金的塑性随Zr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同时明确了非晶合金的强度、杨氏模量以及塑性分别与其玻璃转变温度和Poisson比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低温拉伸实验,发现了块体非晶合金的强度和塑性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的规律,并阐述了相关机理。3.研究了合金化元素对Zr-Al-Ni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玻璃形成能力和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关机理。结果表明,2-4 at.%Nb或5-10at.%Cu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Zr60Al15Ni25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其中,Zr56Al15Ni25Nb4和Zr60Al15Ni15Cu10非晶合金的临界直径分别达2 cm和1.8 cm, Zr56Al15Ni20Nb4Cu5非晶合金的临界直径近2.5 cm;而Ta/Ti, Fe/Co的添加对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Nb或Ta的添加可以有效提高非晶合金的强度,且可显著改善非晶合金在含氯离子溶液中的耐蚀性;5-10at.%Cu的添加可有效提高非晶合金的室温塑性,但大大降低了非晶合金在含氯离子溶液中的耐蚀性。4.依据自由体积理论和剪切应变区模型,明确了Zr含量对块体非晶合金的塑性的影响,指出增加Zr含量是提高Zr基非晶合金室温塑变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高Zr含量的Zr70-xAl8Ni22Nbx、Zr70Al8Ni22-xCux两个非晶合金系列的热稳定性、玻璃形成能力和室温变形行为的研究发现:尽管2-4% Nb加入能有效提高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但因其减少了Zr含量,导致非晶合金塑性的明显降低;而6-16 at.% Cu的加入不仅可有效提高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与玻璃形成能力,而且Zr70Al8Ni22-xCux(x=6-16)系列非晶合金显示出优异的室温压缩塑性。其中,临界直径超过1 cm的Zr70Al8Ni8.5Cu13.5块体非晶的室温塑变超过70%。
其他文献
我们都知道,语文作业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第一手书面材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最能凸显学生自主
梭菌是肠道一大类兼性厌氧细菌,与许多疾病息息相关.其中艰难梭菌和产气荚膜梭菌主要通过产生毒素和气体诱发腹泻.临床主要通过酪酸梭菌、普拉梭菌等益生菌、梭菌疫苗、抗生
本论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原子间作用势的类型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以及文中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多体势、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其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了提出了两
快速成型技术是一项融合了机械、计算机、激光、材料等一系列技术的新工艺方法。在网络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一个企业的快速市场反应能力和新产品开发周期已经逐渐成为决定其成
目的探讨军队医院护士职业认同的因素及对策。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一线护士570人,并应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放问卷570份,回收550份,有
医学图像中成像部位的识别是医学图像处理的关键技术。鉴于卷积神经网络优异的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能力,该文提出一种并行卷积神经网络结构,通过使用不同尺寸的卷积核,提取X线
在过去的十年中,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从已批准的单一治疗选择扩展到了肠外给药,因所产生的许多不良反应以及费用昂贵,使得包括两种副作用较少的口服抗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