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桑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81641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桑叶为桑科植物Morus alba L.的干燥叶。它不仅是桑蚕的唯一饲料,也是非常重要的传统中药之一。桑叶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黄酮、生物碱、多糖等多种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炎、抗肿瘤、抗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理功能。  在我国桑树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长江流域和南方产量较大,桑叶原产于中国,在全球分布于北温带,亚洲热带,及美洲地区,并且桑树已有4000多年得栽培历史。桑叶性寒、味苦,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能,是常用中药之一,且传统复方中多以霜桑叶为主,《本草纲目》记载,桑叶乃手足阳明之药,汁煎代茗,能止消渴,明目长发。张寿颐:“桑叶,以老而经霜者为佳,欲其气之全,力之厚也,故入药用冬桑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不同采摘时期桑叶中总黄酮、总氨基酸、总多酚的含量差异较大,由于物质基础的差异导致不同季节采摘的桑叶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所以本文系统研究霜桑叶的化学成分,并利用HPLC对比研究霜前和霜后桑叶化学成分的差异,以进一步阐明导致两者活性差异的物质基础。  本论文通过溶剂提取法,应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C18反向柱层析、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多种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霜桑叶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得到8个化合物,即β-谷甾醇(β-sitosterol,1)、胡萝卜甘(daucosterol,2)、匍匐柳苷(Salireposide,3)、水杨苷(Salicin,4)、蔗糖(sucrose,5)、山柰酚(kaempferol,6)、木犀草素(luteolin,7)、芦丁(rutin,8)。其中匍匐柳苷和水杨苷,为首次从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霜前桑叶、霜后桑叶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霜后桑叶中芦丁含量为霜前桑叶芦丁含量的2.4倍,且霜前桑叶中未见山柰酚和木犀草素的色谱峰,推测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差异导致了霜前、霜后桑叶的活性差异,此结论将在后期活性研究实验中验证。
其他文献
9月7日,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熊选国在北京市调研律师行业党建工作。熊选国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律师工作、律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
在奥运倒计时一周年之际,火爆的中国股市也以自已的特殊方式冲击着世界纪录:换手率不用提了,早就执世界之牛耳;深沪两市平均市盈率已指向60倍,深市A股平均市盈率更是攀至80大
目的:研究缺氧条件下15-羟基二十碳四烯酸(15-HETE)对兔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日本大耳白兔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Western blotting检测Phospho-ERK1/2、ERK1/2、
编者按:目前,素质教育在全国正深入开展,为使读者了解素质教育的概况,编者特编辑了一组稿件,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要知道什么是素质教育,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素质。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
目的:研究刺五加注射液(CWJI)及刺五加主要有效成分刺五加苷B(EB)和刺五加苷E(EE)对大鼠体外肝微粒体中CYP2C9、CYP2D6、CYP2E1和CYP3A4亚型酶活性的影响,为临床联合合理用药提
血吸虫病(Schistosomaisis)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流行于亚洲、非洲和美洲的76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只有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japonica)流行,
多种翻译后修饰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这种联系对于细胞活动特别是蛋白的降解和功能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泛素化和O-GlcNAc修饰作为两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二者之间存在联系。其
Ⅰ型干扰素(IFN-α/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通过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在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中发挥作用,其信号过程的诸多调控机制并不明了。另一方面,Ⅰ型干扰素作为蛋白质
Click反应具有良好的化学选择性、区域选择性、生物正交性并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对空气不敏感、反应操作简单的特点,因此该反应被广泛的应用于蛋白质、核酸以及碳水化合物的结
沿着哥伦比亚大街去往旧金山渔人码头。经过一家意大利餐馆,午后斜射的阳光照射在空无一人的店堂里,倒扣在小圆桌上的玻璃杯、调味瓶、两把椅子,还有悬挂在墙上的一瓶瓶红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