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杰出的哲学家、政治家、律师和随笔作家,他的文学巨作《培根论说文集》有很大的成就。自从《培根论说文集》介绍到中国,培根对不同事物的深刻见解以及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就吸引了学者、文学界和译者们的注意。因此,众多学者和翻译者尝试进行译介。有人选择一篇或几篇来翻译,也有人将整本书都译为汉语。随着不同翻译版本的出现,从不同角度对其翻译的研究也随之出现。在这些研究中,有关风格传递的研究是最有争议的。
风格,包含不同的方面,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但是,风格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和识别:语言学和文学。从语言学方面来看,风格指语音、词汇、语域、句型结构、修辞以及语篇结构;而从文学方面来讲,风格指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品的韵味或其它与作品相关的方面。因此,译者在风格翻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风格的这两个方面。考虑到以上两个方面的因素,刘宓庆提出了一个科学、系统的理论一风格翻译理论,这一理论很好地指导了风格翻译。根据刘宓庆的风格翻译理论,风格翻译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即分析风格的结构特点。风格的结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形式标记也就是风格的语言学标志,而非形式标记指风格文学方面的特点。除了怎样分析风格的结构特征,刘宓庆同时提出了风格翻译的原则和方法来指导译者将原文的风格特征适当地传译在目的文本中。
考虑到不同译本的完整性和译文读者的接受性,论文作者选择曹明伦和何新这两个译本为目的文本。根据风格翻译理论,论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这两个译本是否忠实、贴切地传递了原文的风格:音系标记、词汇标记和修辞标记。
通过研究得出:在散文风格传递方面,曹明伦的译文忠实、贴切地体现了原文的风格特点。因为,在风格翻译过程中曹明伦采用的是对应式风格转换的方法来翻译原文,也就是模仿原文的风格;并且他的译文是基于对原文风格的透彻分析。然而,何新的译文大多是对原文的意译,多采用重构式风格转换和淡化式风格转换的方法。因此,在散文风格传递方面,何新的译文没有体现出原文的风格,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丢失了原文的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