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限体积方法的复杂裂缝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co_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在油气新增储量中裂缝性油气藏所贡献的比重愈来愈大。由于裂缝特殊的渗流机理及复杂的分布规律,近年来对裂缝性储层中裂缝系统的表征和建模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与常规油气藏相比,由于裂缝分布的非均质性、各向异性以及多尺度裂缝的存在,对于裂缝表征方法的研究目前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天然裂缝分布特征描述方法不明确、多尺度裂缝中复杂渗流机理不清楚、裂缝渗流模型的精确性和求解方法的高效性未达到统一等方面。因此对裂缝网络进行准确描述与评价对于提高裂缝性油气藏采收率具有现实意义。针对目前裂缝储层表征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裂缝分布规律入手,基于分形理论,采用离散裂缝模型作为研究方法,建立了裂缝网络静态表征方法,结合裂缝网络的分形特征,改进了静态离散裂缝模型建模方法。在静态离散裂缝模型的基础上,基于逾渗理论,采用Monte Carlo模拟作为研究手段,分析了裂缝网络连通性影响因素,计算了随机裂缝网络的连通概率,改进了无因次裂缝密度表达式,提出了描述裂缝网络连通程度的标度关系,建立了定量评价裂缝网络连通性的表征方法。针对人工裂缝、天然裂缝组成的多尺度裂缝系统,基于静态离散裂缝网络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方法对渗流控制方程进行了离散。根据相应的控制体选取方式分析了局部网格上的守恒特性,给出了相应算子的处理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的离散格式对于计算结果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分别以页岩气多段压裂水平井生产过程和裂缝性油藏水驱生产过程为例,研究了有限体积方法在不同类型裂缝性储层数值模拟中的应用。通过本文研究,主要得到如下结论:(1)基于泊松点过程确定裂缝定位点的方法由于难以描述裂缝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在表征裂缝团簇效应时具有一定局限性。基于多重分形方法建立的裂缝网络静态模型,结合实际地层裂缝分布数据,可以对具有团簇效应的非均匀裂缝网络进行有效描述。在二维模型中,关联维数越接近于1,裂缝网络团簇效应越强。在三维模型中,关联维数越接近于2,裂缝网络团簇效应越强。(2)引入逾渗理论建立的裂缝网络静态连通性分析模型,能够实现对具有团簇效应的裂缝网络连通性的定量分析。通过模拟发现,定长均匀分布裂缝网络临界裂缝无因次密度为3.5,随着裂缝网络团簇效应的增强,临界无因次密度值增大,裂缝网络整体连通性降低,局部连通程度增强。(3)通过对流动控制方程离散求解方法进行研究发现,相对其他离散方法,有限体积方法兼顾了灵活性和精确性,适用于各种复杂边界问题。目前常用的离散格式不能很好地处理饱和度突变界面处的非物理振荡,通过本文提出的对高阶迎风格式施加有界性条件,可以提高对大尺度裂缝处饱和度突变问题的求解精度,抑制非物理振荡。(4)通过应用研究发现,页岩气吸附解吸作用主要发生在体积改在区域内,对于储层压力具有补充作用,但对于产能影响不明显。随着基质孔隙尺寸的增大,Knudsen扩散和滑脱效应对于页岩气产能的影响逐渐减弱。(5)对于裂缝性储层,裂缝对于饱和度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小尺度裂缝的团簇效应会增加油水前缘形态的复杂程度。相比与小尺度裂缝,大尺度裂缝对油水前缘形态的控制作用更强。通过本文研究,建立了复杂裂缝静态连通性和动态流动性的评价方法,对有限体积方法在裂缝性油气藏数值模拟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索,将所建立的模型在页岩气多段压裂水平井产能评价以及裂缝性油藏注水开发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论。
其他文献
物理学是基于实验的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不仅仅通过实验来建立概念、探究验证规律,更可以用实验来解决学生对习题的疑惑,深层次理解和应用物理规律。通过一道习题的实验化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实验现象与理论分析的结合,使得深度学习得以发生。在释疑过程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使物理学科
期刊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海洋石油资源将是未来原油产量增长的主要来源,全球50%以上的油气产量和储量都将来自海洋。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过程中,固井作业是保障深水油气资源产能释放的关键因素,如何在避免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前提下进行安全、高效的固井成为一项新的挑战。为此,本文以降低水泥浆水化放热和水化温升为出发点,重点研究了粉煤灰、矿渣及热控材料的应用性能及作用机理,并取得了如下成果:(1)利用活性材料粉煤灰及矿
学位
响应型乳液是指能够通过外部环境刺激调控“稳定”和“失稳”的乳液,在石油开采、油砂分离、乳液聚合、有机合成和纳米颗粒制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一个典型的应用是稠油乳化降粘集输。在稠油集输过程中需要乳液保持非常稳定,到达集输终点后则需要快速的破乳。常规表面活性剂稳定的稠油乳液存在“稳定”与“破乳”这一矛盾,而响应型乳液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在“稳定”和“快速破乳”之间可逆、可控,很好的解决稠油
学位
天然气水合物因其储量大、分布广、能量密度大、污染小等特点将成为后石油时代的重要能源。出砂是导致天然气水合物不能进行长期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本文采用实验测试、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出砂进行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自行设计并搭建了具有上覆应力加载、沉降测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出砂及防砂可视化三维模拟平台,采用该实验装置进行出砂模拟实验,揭示
学位
作为油气储层研究的一项核心技术,地震反演在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的深入,逐渐向复杂的隐蔽型和深层的非常规油气藏发展,这对地震反演精度及分辨地下地质体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众多地震反演方法中,叠后地震数据波阻抗反演将偏移叠加后的地震数据看成法向入射的自激自收零偏移距反射数据,利用地震数据的振幅信息提取地下介质的波阻抗信息,以反映地下介质的岩性、储层物性以及含油气性等
学位
“多用电表的原理”历来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难点之一。通过SOLO分类理论来指导研究,采用阶梯式设计,目标先行,评价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有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效检测学生学习认知结果,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愤悱状态,让模型建构、证据推理和质疑创新等能力教学落实着地,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破解物理课堂教学的难点。
期刊
储层沥青是石油与天然气运聚过程中在储层岩石中留下的踪迹,记录了油气运聚、成藏和演化的大量信息。对储层沥青的研究既可以鉴别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又可以分析油气藏的保存或破坏,对古油藏识别、确定油气成藏期次和恢复油气成藏过程都十分有效。国内外已有研究中,从不同角度对沥青进行了多种分类和命名,但从油气成藏分析应用的角度开展系统的分类与命名却少有涉及;目前储层沥青用于成藏分析时,大部分学者是基于储层沥青的碳
学位
姬塬油田长8储层为我国典型超低渗透注水开发油藏,注水井超压欠注矛盾非常突出,降压增注措施刻不容缓。本论文以该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模糊数学法明确了目标油藏高压欠注的主控因素,即储层致密,渗流能力差、储层敏感性引起的地层深部堵塞和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结垢引起的地层堵塞。提出了地面水处理脱硫酸根防垢、地层近井带化学清垢、地层深部物理法解堵相结合的超低渗透油藏高压欠注治理技术思路,形成了注入水纳滤脱硫酸根
学位
高结晶度纳米碳具有极高的电子、光学、热学和机械性能,同时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高的表面积适用于多种应用领域,包括(但远不限于)多功能复合材料、催化剂、储能设备、药物传递、生物成像、纳米电子技术。然而,尽管这些纳米材料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这些材料的大规模应用仍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尤其是纳米碳的使用成本,以及它们的加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新型自组装体系结构在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各种各样
学位
渤海湾盆地作为中国十大含油气盆地之一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在新构造运动的作用下,渤海湾盆地垂向上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其中浅层油气藏在整个盆地的油气供给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其主要目的层是以河流相—三角洲相为沉积背景的新近系明化镇组和馆陶组。随着油田开发进程的推进及采出程度的增加,以渤中、渤南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为代表的各河流相油田陆续进入开发阶段的中后期,油田单井产能递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