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7210507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以“城市反哺农村”为指导思想,依靠城镇化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但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不但没有实现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农民反而由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而逐渐陷入贫困。我国的城镇化不但陷入“虚假”城镇化的尴尬境地,土地价格的剪刀差更让城镇化逐渐论为一场变相的“圈地运动”。失地农民成为社会和学者高度关注和重视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从补偿标准到保障制度、从就业到社会融入,学者对失地农民的研究从单一问题的研究逐渐转移到立体型的可持续生计上来,力求找到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对象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找寻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相关理论和依据,以理论为指导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在六盘水市通过走访大量失地农民掌握第一手材料,根据六盘水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分类失地农民并随机抽样进行重点访问调查,为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采集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六盘水市失地农民存在生活水平难以维持、生活质量较城镇居民存在差距、就业状况不乐观、未完全享受居民福利、未来发展局限性大等问题,生计不可持续问题严重。失地农民的生计不可持续对六盘水市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对社会安定的影响一是表现在失地农民与政府矛盾纠纷增长速度快、矛盾升级明显,群体性、对抗性和反复性上访事件频发,影响社会和谐的同时提高社会管理成本;二是失地农民及其子女为了维持基本生活铤而走险从事非法活动的趋势显露,给六盘水市的社会治安埋下隐患。在经济发展方面,失地农民为生活背井离乡到大城市谋生计,劳动力大量流失,影响了六盘水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六盘水市产业结构的调整,陷入“缺乏人气——劳动力流失——发展滞后”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失地农民生计不可持续,返贫率高,贫困人口不但没有因为城镇化减少反而增加,加大了社会管理成本。造成六盘水市失地农民生计不可持续的原因是多样而复杂的,主要有征地补偿制度的不合理、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等普遍性因素和地方保障制度发展滞后、社会管理水平较低等个体性因素。通过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和对国内发达地区成功事例的学习和研究,本文提出可以从调整征地补偿标准、探索多种安置方式、建立全方位保障制度、引导失地农民发展可持续生计能力等方而着于,解决六盘水市失地农民生计不可持续问题。
其他文献
自诞生20多年来,我国中小银行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中小银行规模小,经营灵活,富有创新活力,对国有银行的改革和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系统分析、评价得失,从理论的高度概括经验教训,找出规律性的认识,以指导今后实践的一种事务文体。理性认识来源于实践获得,这就决
<正> 源出宋人“说话四家数”的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常保留着以十回为一个大致的写作单元的特点,《红楼梦》亦近然。进入第八个十回,但觉曹雪芹的笔触渐趋沉重,前此所多有的诗
<正> 中国语文的文体,习惯上说我们常常把它分做两类,就是白话和文言。这句话从民国八年(1919)新文学运动以来,大家居之不疑,已经快一百年了。仔细地析辨,这个干净俐落的判断
<正>都知道孙思邈是我国唐代伟大的医学家,也是伟大的养生学家。他的养生理论继承了我国唐以前的诸家养生学说,引导了唐以后的养生学的发展。至今仍在启迪着人们的养生实践。
氮、钾是马铃薯吸收最多的两种营养元素。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氮、钾肥配比对川芋56和白花洋芋2个马铃薯品种产量、养分吸收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氮、钾肥
本文在社会语言学理论指导下,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蒙古语授课学校为调查点,立足蒙汉双语教育背景下汉语教学的主客观影响因素,分析社会环境、政策环境、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农业标准化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可以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业竞争
本文以浅埋大跨度隧道为对象,研究了浅埋隧道定义、变形的力学特征、围岩稳定性、以及几种主要超前支护方式的支护机理和力学效应。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方法对超前支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