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氧水解酸化-A/O工艺处理石化废水及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z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采用微氧水解酸化-缺氧/好氧反应器处理实际石化废水,以及对各单元微生物种群结构进行分析。小试反应器由水解酸化池和A/O池串联而成,水解酸化反应器分为厌氧水解酸化池和微氧水解酸化池,2个反应器平行运行以进行对比。结果说明:1.虽然进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和NH4+-N浓度波动较大,但出水COD和NH4+-N的去除率保持在稳定水平。在HRT为20 h,出水COD去除率为72-79%;其中,微氧水解酸化池的COD去除率为31-42%,厌氧水解酸化池为29-31%,表明微氧水解酸化池对COD的去除效果更好。反应器对氨氮的去除效率较高,为95.4%。2.为进一步考察微氧水解酸化-A/O反应器对石化废水处理效果的可行性,建立并运行了微氧水解酸化-A/O中试反应器(1.0 m3/h)。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浓度为389±92 mg/L时,系统出水COD浓度为73±33 mg/L。微好氧水解酸化段对COD的去除率为15-37%,整个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在70-85%。氨氮浓度平均去除率为88%。系统对UV254、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72%、54%和69%。微氧曝气强度在5.513.8 L/m3 h,没有影响水解酸化菌的活性,VFA/COD比值由进水的0.26增加到0.40,表明水解酸化的效果较好。出水的S2-浓度很低,微好氧水解酸化可以很好的控制有害气体H2S的产生。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表明,进水中的特征有机污染物主要为苯系物、酮类、醇类、脂类、胺类、腈类和酚类物质。3.Ilumina Miseq测序结果表明:在门的水平上,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细菌共同存在于水解酸化和A/O系统。另外,绿弯菌门在微氧水解酸化、厌氧水解酸化和A段中比例较高,A段和O段都检测出硝化螺旋菌门细菌。A/O反应器硝化细菌的比例较高,反硝化菌在A段的丰度较大。在属的水平上,Xanthomonadales油脂降解菌,Defluviicoccus聚糖菌以及具有降解多环芳烃功能的Novosphingobium细菌在整个系统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对石化废水的降解有利。上述研究证明,微好氧水解酸化-A/O工艺在处理石化废水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其他文献
在环境土工实验室,采用自主研发的大型水平渗透模型槽、大型渗透柱试验仪器,人工配制新鲜生活垃圾,研究城市固体垃圾的渗透特性及渗透机理。试验试样的主要成分参照了杭州天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与脾静脉直径(SPV)、脾脏厚度(SPT)和脾脏长径(SPL)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55例已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并按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分为S1~S4
论文论述地震电磁效应机理与地震电磁扰动现象,介绍地震电磁扰动监测仪的技术特点与地震电磁扰动监测系统组成,并开展了长期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对捕获的地震电磁扰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地震电磁扰动监测能力,为开展地震短期预报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有效技术手段。
浙江省每年都遭受台风不同程度的侵袭与影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乃至人员伤亡,成为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因此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台风发布系统,用于给公众提供权威、便捷、及时的台风信息,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数据精确性的提高与展现方式的落后,原系统已较难满足民众对台风信息获取的需求。以阿里云服务为数据支撑,基于在线地图服务组件式开发,研究并设计涵盖台风的路径、风圈及流场等基本信息,
甲基橙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偶氮染料,对生态环境危害大,难以运用传统方法将其降解,而水力空化与二氧化氯联合作用可有效降解水溶液中甲基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对于偶氮
猪回肠末端饼类氨基酸消化率的探讨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高振华李英中国农业大学李宝玉沈昌林李德发随着蛋白质饲料的日益缺乏,对现有蛋白质饲料特别是饼类饲料加工方法对营养
论文以多车的三维多层布局问题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载重量、体积、车辆边界、物体干涉和稳定性等约束条件,以体积利用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提出了一种分配和布局算法。多车布
试验选用30头三元杂交猪,经饲养试验和改进宰测定后,比较三种蛋白质水平的的日糠在苯乙醇胺的作用下对猪生长和产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2%-384%,赖氨酸基本满足需要时
发展住宅产业化这一举动,使得住宅在与之前保持相同的质量水平的基础上,增添了节能,环保,高效,安全等优势。这是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到实践中的最佳成果。在这之中,政府
由北京市地震局制定的《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规范〉地方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已于2013年12月20日通过北京市质监局审查,将于2014年4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