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译者主体性的考察——以日本文学的汉译为中心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s5c112j6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关于日本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进入20世纪80年代,译者的主体性这一课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对于翻译本质、翻译过程、翻译批判以及翻译学科建设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至今为止关于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大多以西方文学翻译为考察对象,而以日本文学翻译为研究对象的却很少。因此笔者想就日本文学作品在汉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进行考察。考察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旨在为从事日中、中日翻译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笔者主要以西方翻译原理为理论依据,对日本文学作品的汉译本、及这些汉译本的译者的自身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考察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同时也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制约。   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原文的选择、原文的理解及翻译策略这三方面。选择原文是翻译的第一步。译者面对纷繁芜杂的各种作品,在对比研究之后,选择符合自己目的的作品来翻译。这一过程,译者可以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翻译是“理解”这一精神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理解原文是解析构成原文的要素在表达什么意义的行为。事实上,无论什么样的原文都不是和译文之间的简单置换,所以翻译需要译者的主体性行为。翻译的后半阶段是“表达”,把从原文理解到的内容翻译到译文上。和理解过程恰好相反,表达是为了传达意义而寻找表现方式的行为,也就是选择翻译策略的行为。因此再次要求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译者主体性并非可以无限制的发挥,它也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经笔者考察,译者主体性主要受到原文、时代背景、读者意识的限制。由于日语和汉语的结构不同,中日文化也不同,如何用汉语表达具有日本风格的文学作品,对译者来说是个难题,因此原文束缚了主体性的发挥。和原作者同样,译者也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人物。译者创造出的译文会赋予原文新的解释。因此译者要受到时代背景的限制。译文是为读者而创造的,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读者的意识。如果没有读者,译文就是失败的译文。只有被读者接受了,译文才能成立。所以译者主体性不能任意发挥,也要受到读者意识的制约。   本论文主要就日本文学翻译,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体性的体现以及受到的限制这一视角对主体性进行了考察。为了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译作,译者应该发挥主体性,尽量克服制约的因素。而且保持主体性的体现和受限也是至关重要。   关于译者主体性的研究视角尚有很多,今后,笔者将拓展研究视野,进入更深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针对带肋筏板肋粱内力传统计算方法的局限性,采用无单元法建立筏板的刚度矩阵,同时采用有限元法计算肋粱的刚度矩阵,根据虚功原理,建立了双参数弹性地基上带肋筏板的无单元和
通过对城市带状景观的类型和特征的分析,从连续性、单一方向性、边缘性几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城市带状景观的设计原则,以提高城市带状景观的设计水平,期待对当前城市带状景
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对K形方管相贯焊接加强节点的轴力和弯矩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加强方式对K形节点的承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且
有标记象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标记理论认为语言中存在不对称现象,那些基本的、普遍的现象被认为是无标记的;一些少见的、次要的现象被认为是有标记的。否定句作为一种重要
本文以依存语法为理论基础,以中学生写作中作为修饰成分的语法关系,即定语关系和状语关系为研究重点,对中学阶段初一至高三六年内句法应用能力的发展特征进行分析讨论。该研
互动,作为学习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其重要性已为众多研究者所强调。然而过去对互动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于传统课堂的互动。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互动延伸到课堂之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
林语堂创作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行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本着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对中国讲西方文化的目标,通过一系列优秀的创作和译作履行着一位文化使者的使命。他除了大量的译作
对AutoCAD二次开发中用到的方法进行了介绍,然后以抗滑桩的配筋计算作为例子,以VB为编程工具,讨论了应用ActiveX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的方法,指出VB程序界面友好,便于操作,
探求适宜居住的生态人居环境的设计是当今主流的设计思潮之一,就南方地区的居住建筑,分析了人居生态性建设的可能与措施,力求能对南方地区的居住建筑在生态适宜性的建设上提
巴巴多斯裔作家波·马歇尔(1929-)是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作为西印度移民后裔,她的多重文化身份以及书写非洲大离散的独特视角使她在美国当代黑人文学领域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