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糖原累积病Ⅰb型患儿SLC37A4基因新突变功能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肝糖原累积病Ⅰb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Ⅰb,GSDⅠb,OMIM:232220)是糖原累积病常见类型之一,占肝糖原累积病Ⅰ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Ⅰ,GSDⅠ)的20%,是一种由SLC37A4(OMIM:602671)基因突变导致葡萄糖-6-磷酸转移酶(glucose-6-phosphate translocase,G6PT)缺乏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SLC37A4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11q23.3,全长约4.5kb,含9个外显子,编码含429个氨基酸的G6PT蛋白,目前已有107种突变被报道(http://www.hgmd.org)。SLC37A4基因突变既有明显的地域性,又有高度的分散性,各个地区的突变热点不同。由它编码的G6PT蛋白是位于细胞内质网上的跨膜蛋白,G6PT酶负责转运葡萄糖-6-磷酸(glucose-6-phophate,G6P),协助葡萄糖-6-磷酸酶系统(G6Pase)催化G6P转化为葡萄糖和磷酸(Pi),维持血糖稳定。
  自科学家成功克隆SLC37A4基因以来,国内外学者对GSDⅠb的研究逐渐从疾病的诊断、治疗扩展至对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致病机制的研究,但目前对于GSDⅠb的致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仍存在许多困境。不同于肝糖原累积病Ⅰa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Ⅰa,GSDⅠa,OMIM:232220)的患儿,通常只有空腹低血糖、肝脏增大、高脂血症、高乳酸血症及高尿酸血症等糖原代谢紊乱症状,给予饮食控制,定期监测,口服生粟米粉(uncooked comstarch,UCCS)后预后良好。GSDⅠb型的患儿除了具有糖原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外,还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白细胞功能障碍,患儿易反复感染,出现口腔和肠道黏膜溃疡、炎症性肠病等,从而导致预后不良。目前GSDⅠb型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白细胞功能障碍的致病机制尚未明确,为此针对此类患儿进行精准治疗,靶向治疗及预测预后仍难以实现。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临床和基因诊断GSDⅠb已应用的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基因突变被发现,如何鉴定这些基因突变的功能,是否具有致病性已成为当前的关键。只有确定了突变基因的致病性,才能帮助已有先证者的家庭进行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
  自2011年开始,本课题中心从临床诊断和基因分析等方面对GSDⅠ型患者进行了系列研究。根据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及胰高血糖素刺激试验结果,临床诊断出109例肝糖原累积病(LGSDs)患儿。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SLC37A4基因9个外显子及两侧侧翼序列进行突变分析,检出突变后对先证者父母亲DNA进行相关位点分析,发现GSDⅠb患儿15例。其中发现2个新突变:c.959-960insT及c.454G>C(p.G152R)。新突变采用50名无血缘关系健康儿童的100个等位基因作为正常对照,排除基因多态性。另外,目前国内报道的c.68T>G(p.L23R)、c.343G>A(p.G115R)、c.842G>T(p.G281V)致病性均不能确定。
  本研究对该5种c.959-960insT、c.454G>C(p.G152R)、c.68T>G(p.L23R)、c.343G>A(p.G115R)、c.842G>T(p.G281V)突变,分别构建突变体和野生型SLC37A4与EGFP融合基因表达质粒为基础,并体外转染COS-1细胞,直接观察融合蛋白绿色荧光,通过Western blot检测验证蛋白表达。
  目的:
  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及SLC37A4基因体外瞬时表达体系,对SLC37A4基因新突变进行致病性鉴定及体外功能学鉴定,探讨其致病的可能机理。
  方法:
  1.5种新突变c.959-960insT、c.454G>C(p.G152R)、c.68T>G(p.L23R)、c.343G>A(p.G115R)、c.842G>T(p.G281V)均采用50名无血缘关系健康儿童的100个等位基因作为正常对照,排除基因多态性。本研究对新突变进行了12个不同物种突变点氨基酸保守性分析;
  2.使用SIFT、Polyphen-2软件在线分析进行5种新突变致病性预测;
  3.使用SWISS-MODEL在线软件预测目的蛋白的三维结构;
  4.本研究以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的质粒pEZ-EGFP为空载体,构建pEZ-SLC37A4-EGFP野生型载体,体外定点诱变成新突变位点相应的突变型载体,并同时构建了一个已知致病突变c.446G>A(p.G149E)载体及多态位点c.405C>T(p.G135=)载体,转染COS-1细胞,建立SLC37A4基因体外真核表达体系,并进行Western印迹分析蛋白的表达,对5个新突变的致病性进行鉴定。
  结果:
  1.新突变在G6PT蛋白氨基酸一级结构中的位置:本研究中的5种新突变,100个等位基因未发现相同突变,其在G6PT蛋白氨基酸一级结构中具体分布如下:L23R位于1号外显子,G115R位于2号外显子,G152R位于3号外显子,G281V位于6号外显子,以及959-960insT插入突变位于8号外显子。5种新突变的12个不同物种突变点氨基酸保守性分析提示均高度保守或半保守;
  2.在线软件致病性预测结果:对其中4种新的错义突变分别进行了SIFT及Polyphen-2软件预测分析,结果显示4种突变的SIFT评分均接近0,Polyphen-2评分均接近1;
  3.突变蛋白三维结构预测结果:对人类G6PT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在线软件SWISS-MODEL(http://swissmodel.expasy.org/)预测其蛋白三维结构。同源模建得出的人类G6PT分子结构是由12个螺旋组成的跨膜蛋白。本研究发现的5种突变包括4个点突变和1个缺失突变:点突变分别位于α1螺旋(p.L23R)、α4螺旋(p.G115R)、α5螺旋(p.G152R)和α8螺旋(p.G281V);缺失突变使C末端自第325位氨基酸残基之后的的326-429号残基全部缺失,蛋白丢失了α10、α11、α12三个螺旋;
  4.突变载体真核表达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构建pEZ-SLC37A4-EGFP真核表达质粒经测序分析鉴定,体外定点诱变构建(p.L23R,p.G115R,p.G135=,p.G149E,p.G152R,p.G281V,c.959-960insT)7种突变型质粒。空载体、野生型及突变型(除外c.959-960insT插入突变,本研究中的pEZ-SLC37A4-EGFP质粒,SLC37A4-EGFP为融合基因,c.959-960insT基因突变造成SLC37A4基因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使其后的EGFP蛋白不能表达,从而无绿色荧光出现))载体转染COS-1细胞72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均见明亮绿色荧光。Western blot检测SLC37A4野生型和突变型与EGFP融合蛋白在COS-1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提示,空载体、野生型及7种突变型载体转染的COS-1细胞内参GAPDH表达一致,野生型及多态型载体转染的COS-1细胞见目的条带,已知致病突变、5种新突变及空载体均未见目的条带,未检测出G6PT蛋白表达。
  结论:
  1.通过SLC37A4基因突变分析,我们确诊了15例GSDⅠb型患儿,发现两个新突变:c.959-960insT及c.454G>C(p.G152R),丰富了国内SLC37A4基因突变谱;排除了5种新突变的多态性,氨基酸保守性分析提示均为高度保守或半保守,提示当上述位点突变时,可能影响G6PT酶蛋白的正常结构和生物学功能,从而导致下游产物的生成障碍而致病,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2.在线软件SIFT及Polyphen-2的新突变致病性预测结果提示新突变致病可能性大;
  3.SWISS-MODEL软件在线模拟了突变蛋白三维结构,从结构上看,5个突变位点均位于蛋白的重要跨膜区域,有可能对结构的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进一步论证了突变的致病可能性,为SLC37A4基因新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积累了经验;
  4.首次在国内采用瞬时转染的方法进行了SLC37A4基因突变的功能研究。本研究构建了7种SLC37A4基因突变载体,经COS-1细胞瞬时表达研究发现野生型及多态型蛋白可以得到表达,突变型蛋白不能正常表达。
其他文献
目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是儿童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具体病因尚不清楚。研究显示PNS是一种免疫紊乱疾病,糖皮质激素为首选治疗药物,而感染是影响激素疗效及诱导复发最常见原因,以病毒感染为主。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属于疱疹病毒家族中的最大一员,是引起人类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病毒之一。CMV感染机体后呈潜伏-活化状态,
学位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虽然在过去几十年中,肺癌在诊断、治疗、发病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总生存率仍然没有明显改善,目前非小细胞肺癌总体5年生存率为17.1%,而对于那些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3.6%。因此,深入探讨肺癌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对肺癌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microRNA是长度为19-24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小RNA,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表现出
学位
目的比较血清学抗体阳性与抗体阴性的RA患者的发病时的临床特点、临床表现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为血清学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方法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7分类诊断标准,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近2年期间在烟台毓璜顶医院风湿科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57例,根据RF及抗CCP抗体结果分为血清阴性组27例和血清阳性组30例,对发病特点、临床表现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F(IL-17F)rs763780基因多态性与肠道病毒71型脑炎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基因型对EV71感染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5年9月山东地区215例EV71感染手足口病病儿及245例健康体检儿童。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及抽取外周血样,采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技术(improvedmultipleligasedetectionreaction,iMLDR)检
目的通过测定YKL-40在变应性鼻炎小鼠外周血、鼻腔灌洗液中的表达,并通过对YKL-40与IL-4的相关分析,初步了解YKL-40在变应性鼻炎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按照完全随机法把20只清洁级的BALB/c雌性小鼠分成4组,即正常对照组、AR模型1组(接连滴鼻行鼻腔激发10天)、AR模型2组(接连滴鼻行鼻腔激发20天)、AR模型3组(接连滴鼻行鼻腔激发30天),20只小鼠分4笼喂养,每组5只。以卵
学位
第一部分喉癌术后患者整体睡眠质量状况调查  目的:调查喉癌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状况,了解喉癌患者术后睡眠情况,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放化疗与否等因素与喉癌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关系,了解喉癌患者术后睡眠问题研究的方向,提高喉癌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材料与方法:以2015.05-2015.12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复查的连续142例喉癌术后患者和48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学位
目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过度表达可促进上皮性卵巢癌血管形成、疾病进展及化疗耐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在肿瘤细胞的生长及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导致疾病预后不良;本研究探讨IL-6和EGFR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化疗耐药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39例上皮性卵巢癌、11例卵
目的:检测瞬时受体阳离子通道6(瞬时受体电位通道6,transientreceptorpotentialcanonical6,TRPC6)两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分析与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发病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4年01月-2015年05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妊娠孕妇为样本人群,根据子痫前
学位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rs11568820、rs154441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及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方法①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孕妇,260例GDM为病例组,368例正常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基因分型;②检测25-(OH)-D3、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综合分析MMP12与ACS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5年1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东区急诊内科及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CS患者7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MMP12水平。应用多普勒心脏超声行LVEF测定,根据LVEF大小分为A、B、C三组,A组≤4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