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隐喻理论把隐喻看作是语言的修辞,属于语言的表达问题。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以欧美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为首的学术界开始以新的眼光看待传统上被视为一种辞格的“隐喻”。一九八0年,美国语言学家Layoff和英国哲学家Johnson率先在其著作Metaphor We Live(《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从认知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他们指出隐喻不仅仅指隐喻的语言表达形式,而是指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式,是我们的认知工具(Layoff & Johnson,1980:3)。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机制制约着语言的表达方式,它为语言教学提供了理据。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隐喻被仅仅当作一种修辞手法来教,或者完全弃之不顾,结果导致学生在四、六级考试中对隐喻性语言的理解低于对陈述性语言的理解(董宏乐,2002)。大学英语教材中出现大量隐喻性语篇、词、句也不同程度地构成了学生的学习障碍。针对大学英语教学这种现状,本文以概念隐喻为理论依据,运用理论阐释和教学实验的方法,探索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隐喻性语言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自身语言生成能力,从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论文正文分五部分。第一章引言中对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说明了将概念隐喻引入大学英语词汇、句法和篇章教学中的必要性。第二章回顾了隐喻研究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的研究。第三章提出了运用概念隐喻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教学策略。第四章通过实验证明该教学策略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19>17.88)。经t检验,两个班成绩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果证明了本试验的结果有效。最终得出结论,将概念隐喻引入大学英语词汇、句法和篇章中教学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隐喻性语言能力的教学策略,它的完善有赖于教师进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