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区山地苹果园降雨转化过程与利用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as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黄土高原的苹果种植面积达130万hm~2,占全球的25%,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集中栽培地区,其中80%为旱作果园。与刺槐等生态林不同,苹果树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表现出显著不同的耗水特征,显著地影响土壤水分运移与分布,加之降雨不足导致了严重的土壤干燥化问题。近20年黄土高原苹果栽植面积的迅猛增加不仅改变了苹果园土壤水文过程,也深刻影响着区域关键带水循环。同时黄土区干旱少雨且土质疏松多孔,汽态水可能在剖面水分运移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了解降雨转化过程和数量对于旱作苹果园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土区山地苹果园为例,采用了水文模型模拟和同位素示踪等方法,研究苹果园深层土壤水热和蒸腾变化以及土壤水分和水汽通量运移规律、苹果园水文变量对极端降雨的响应和苹果园季节性降雨入渗再分配规律与苹果树春季水分利用策略,阐明苹果园水分在土壤-植物-大气系统的转化过程,为揭示黄土剖面及整个关键带水循环过程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取得如下研究:(1)STEMMUS模型在黄土区山地苹果园水文过程模拟中具有较好的准确性,探明了黄土区苹果园深层土壤水热、苹果树蒸腾变化规律及水汽通量运移机制。降雨对基质势梯度、温度梯度以及液态水通量和汽态水通量的运移都有显著的影响。苹果园200 cm以上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为土壤水分活跃层,而200cm以下的深层土壤水分变异性相对较低且稳定,为土壤水分稳定层。土壤温度主要呈季节性变化,苹果树蒸腾随着生育期的发展呈现出先增大再平稳后逐渐减小的变化。三个降雨梯度对液态水的影响深度分别为80 cm、100 cm和60 cm;对汽态水的影响深度分别为80 cm、160 cm和60 cm,67.6 mm d-1极端次降雨对液态水通量和汽态水通量影响最大,其对深层土壤的最大补给深度分别为100 cm和160 cm,表明汽态水通量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深层土壤水输送的主要组分。汽态水通量比液态水通量整体上小2个数量级,其中液态水通量与汽态水通量运移分别主要由基质势梯度与温度梯度驱动。(2)预测了未来极端气候下苹果园土壤水分、蒸散发、深层渗漏特征,探讨了果园各水文变量对极端气候的响应。极端湿润年的降水能够有效补给3m的土壤水分,极端湿润年果园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极端干旱年。不同降水年型之间苹果园深层渗漏量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其值都小于30 mm。极端湿润年100 cm和200 cm以下渗漏量分别是极端干旱年的5.7和6.5倍。此外,苹果园的总蒸散量均高于400 mm,与降水量的巨大差异(平均310 mm)相比,极端湿润年和干旱年的蒸散发量平均相差仅为35 mm,相比渗漏量,年降水量对苹果树蒸散的影响要低得多。但它显著影响了T/ET比值,极端干旱年的数值(平均0.58)明显高于极端湿润年(平均0.51)。(3)分析了苹果园降雨入渗过程和土壤水同位素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揭示了不同生长季苹果树水分利用策略。苹果园与撂荒地土壤水分随着土层深度和采样日期变化明显。各样地土壤水δD值在浅层(0-60 cm)随不同采样日期高度变化,中层(60-180 cm)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小,深层(180-300 cm)近似垂直变化。标记秋雨在苹果园和撂荒地的入渗补给深度分别为80cm和140 cm,撂荒地远大于标记苹果园。标记和对照苹果树木质部水稳定氢同位素值不同采样日期内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苹果树的主要水分来源在秋冬季到来年春夏季的过程中由浅层(0-60 cm)土壤水分转为中层(60-180 cm)和深层(180-300cm)土壤水分,标记苹果树土壤水分贡献比例季节性变化显著,与对照处理相比各季节水分利用策略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标记苹果树更能反映出果树根系吸水的灵活性。秋雨标记试验也直接证明了苹果树在春夏季主要吸收利用的土壤水分是来自于前一年秋雨,“秋雨春用”可提高苹果树对春夏季干旱环境的抵抗能力。
其他文献
作为农业大国,目前灌区所存在的问题并不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实现量水设施测控一体化有助于推动现代化建设。目前平板闸门仍为灌区常见的渠系量水建筑物,但在闸门全开时往往由于闸墩形式比较传统无法实现测流功能,虽然可通过加装其他量水设施补足闸门全开时的测流功能但也随之产生了二次水头损失,为此有必要对闸墩形式进行创新使这些闸涵兼备特设量水设施的优越性能,又具有正常的引水分水功能,通过对新型组合装置的水力性能
学位
能值分析以同一客观标准的太阳能值衡量各类不同能质能量的真实价值和数量关系,运用其明晰不同类型水资源在作物生产系统中的内在贡献和利用效率,可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基础和有效参考。粮食生产耗水来源分为蓝水(即地表水和地下水)和绿水(指有效降水),且这两类水资源对产量的贡献不同。然而传统的作物生产系统能值分析对蓝绿水的区分及量化研究尚不明晰。本文以中国2001-2016年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
学位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一系列植被恢复工程的实施,黄土高原植被覆盖面积显著提高,水土流失得到极大缓解。由于种植的人工林多为深根系植被,在保持地表水土的同时也引发了深层土壤的干燥化等问题。因此,综合分析人工林土壤水分变化及根系吸水特征可为评价生态恢复建设的可持续性提供科学依据。当前关于人工林深剖面土壤水分随林龄变化趋势的研究大多采用空间换时间的方法,无法反映同一人工林水分长期变化的真实情况。本研究以陕
学位
作物冠层温度是表征作物冠层能量平衡及生理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其对农田水分状况诊断、作物选育种等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冠层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对加强水资源管理、有效监测作物生长等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因此本研究以2019-2020年的冬小麦和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精密红外温度传感器(SI-411)连续监测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内的冠层温度,并同步获取试验地太阳辐射、大气温度、相对湿度等环境因
学位
<正>战争是人类最复杂的实践活动,其复杂性随着各种高新技术、高技术装备在战争中的运用和作战域的不断拓展呈指数级增长。如果从跨域的视角看,人类战争大体经历了三次跨域融合,即基于无线通信的协同作战、基于信息链路的精确作战和基于跨域融合的混合作战,对抗的重心也从兵力火力、精确作战逐步过渡到跨域融合能力。跨域混合作战使作战评估、作战筹划和指挥控制更为复杂,但人在现代战争中的参与程度和决定性作用更加突出,作
期刊
水肥气一体化滴灌技术将微纳米气泡与肥水均匀混合,实现水肥气同步输入到作物根区土壤中,解决根系水氧矛盾,提高根系活力和肥料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水肥气一体化滴灌应用越来越多。灌溉水中的细颗粒泥沙过滤难度较大,过滤成本较高,部分细小泥沙极易进入滴灌系统在滴头流道内发生絮凝沉降,提高滴头堵塞风险。水中加气可改变水的密度和粘滞力,进而可能影响水对泥沙的拖曳和输移,影响泥沙絮凝沉降过程,进
学位
分散土具有遇水分散流失的特性,对土木水利工程等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基于细粒土分散机理,以人工配制不同黏粒含量、不同碳酸钠质量分数的细粒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泥球试验、针孔试验、双密度计试验、孔隙水可溶性阳离子试验、交换性钠离子百分比试验和酸碱度试验,研究黏粒、钠离子、酸碱度3种致散因子共同作用下分散土判别方法的适用性,提出快速准确的分散土综合判别方法,并采用渗透变形试验研究3种致散因子对分散土抗渗性能的
学位
在气候和环境变化情况下,从区域到全球的碳循环过程也在随之发生变化。黄土高原在退耕还林(草)等植被持续建设措施的恢复和治理之下,流域的植被种类、密度和覆盖度明显提升,流域碳密度和碳储量也在发生改变。因此,以泾河流域为例,全面评估流域碳循环过程中碳密度和碳储量累积,全面分析流域碳固存过程的时空变异规律,探究影响碳循环过程的主要驱动因素,对于泾河流域生态保护以及固碳管理有重要作用。本文以RHESSys生
学位
土壤盐渍化和干旱缺水严重制约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新疆盐碱化棉田中,为了保证棉花健康生长,常在冬(春)季实施大定额地面灌溉洗盐,而棉花生育期采用膜下滴灌。这种灌溉洗盐方式既浪费了水资源,还要可能造成土壤养分的流失。因此,探索免冬春灌条件下棉田生育期灌溉洗盐一体化对棉花生长和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对盐碱化棉田节水控盐和棉花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2020-2021年大田棉花灌溉实验
学位
滴灌是当前灌水效果最好的节水技术之一。滴头对于滴灌系统的高效运行至关重要,压力补偿式滴头属于其中的一种,它可通过改变不同压力下水流经过流道的长度或过流面积来调节流量,使流量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保持稳定。由于压力补偿式滴头具有补偿性能好、适用范围广、水分利用效率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节水灌溉工程。弹性片和流道结构是压力补偿式滴头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滴头水力性能影响重大。但目前,关于弹性片和流道结构与滴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