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类种质资源苗期冠腐病抗性鉴定及大麦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gjtd44qx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麦是世界最重要的谷类作物之一,位居第四位,不仅是啤酒酿造、畜牧业饲料加工的重要谷类作物,而且也是遗传与生理研究的重要模式植物(Koornneef et al., 1997)。野生麦类是栽培品种的祖先(Harlan, 1968, 1995),广泛分布于东部地中海沿岸及西亚的约旦河谷地区,为主要和次要的栖息地(Nevo, 1992)。野生大麦种质资源(Hordeum vulgare L.)是栽培大麦的主要基因库,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近东的新月沃土地带是野生大麦多样性中心和主要的驯化中心(Zohary
其他文献
根是植物的重要器官,对于植物的营养吸收、生长发育及抗逆境胁迫等生命活动极为重要。植物根部静止中心(quiescent center; QC)和干细胞对于植物根系的形态建成和生长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对于植物根部QC和干细胞的特化研究是了解植物根系生长发育过程的基本途径。在拟南芥中,根部干细胞持续自我更新并分化产生各种根部发育需要的子细胞,PLT基因作为维持根部QC特异性以及干细胞活性的基因,对于
学位
化肥对维持全球作物的现有生产水平必不可少,而且对今后产量的持续高产更为重要,但是过量的施用氮、磷肥不仅降低了氮、磷的利用效率,而且造成了经济效益、水稻品质的下降,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充分发掘和利用作物自身的潜力,筛选氮、磷高效基因型水稻品种,是提高氮、磷肥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最理想途径。本研究以不同生态环境的186份微核心种质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在低氮处理(不施氮肥)、正常施氮处
学位
近十几年来,转Bt水稻的研发日趋成熟,已开发了一系列具有高效抗虫特性的水稻品系,并初步具备了商业化的条件,因此有必要对转Bt水稻实施全面的安全性评价以规避潜在的风险。本文通过对转Bt基因抗虫水稻和亲本糙米中关键性营养成分、氨基酸、矿质元素及抗营养因子等含量的测定,评价了转Bt基因抗虫水稻糙米与亲本的实质等同性:同时,针对传统分析方法中操作繁琐、灵敏度低等缺点,新建和完善了相应的前处理技术和分析方法
学位
稻穗是水稻种子着生的器官,稻穗形态建成是水稻产量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研究水稻穗的发育无论在发育生物学还是在育种上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从水稻粳稻品种“中花11号”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鉴定了5个穗形态突变体,它们均表现为植株半矮、叶夹角变小、一次枝梗轮生、复粒稻、粒长变短、粒宽变宽等突变表型。通过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获得了控制水稻穗形态建成的预测候选基因,并分离克隆该基因进行
学位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到各种不良环境因子的影响,包括极端温度(高、低温)、干旱、高盐、养分缺乏、病虫害等。逆境可引起植物体内的一系列的生理代谢反应,从而产生代谢和生长的可逆性抑制,严重时引起植株不可逆的伤害甚至死亡。由于各种逆境的复杂性,加上对逆境分子机理知之甚少,因此需要通过功能基因组方法,挖掘胁迫响应基因信息,揭示逆境信号传导途径,为逆境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本实验中,我们构建了六
学位
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欧洲,多为人工栽培,适合生长在向阳山坡,现在我国各省市均有分布。续随子的干燥种子(千金子)可入药,具有破血散结、逐水消肿功效,可用于水肿,积聚腹胀,痰饮,癞瘕积聚,瘀血经闭,二便不通,外治顽癣、疣赘、疮痈、蛇伤、肝硬化、白血病等疾病的治疗;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病发病率逐渐升高,续随子
学位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激素。在植物根的发育中,细胞分裂素通过抑制生长素的信号传导和运输来促进细胞的分化;而生长素则通过促进细胞的分化来维持根分生组织的活性,这两种激素的协调影响了根分生区的大小和根的生长。CYTOKININ RESPONSE FACTORS (CRF)家族是AP2/ERF (ethylene response factor)家族中的成员。AP2/ERF家族的一些成
学位
水稻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研究单子叶植物遗传发育的模式植物。多梳蛋白(Polycomb group protein, PcG)类基因是植物和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类保守的转录抑制因子,拟南芥的几个PcG蛋白复合物在控制开花时间和种子发育中具有重要功能。然而,PcG类基因在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中的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反向遗传学策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水稻PcG类基因OsEMF
学位
苎麻属多年生作物,一次种植,可连续收获20~30年;苎麻生长速度快,每年可收获3-4季;累计干物质年产量达到17.9吨/公顷,是理想的生物固碳作物。本论文以大田栽培的苎麻植株为材料从环境生理生态学角度研究其光合特性以及生理生态因子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从而探索苎麻的光合规律并对其固碳能力进行初步探索。  本实验采用TPS-2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4-8月份自然条件下生长的头麻,二麻和三麻叶片的光
学位
苎麻作为我国重要的纺织材料,其纤维具有吸湿散热快、透气好、不贴身、抗菌、挺括美观等优点,是麻类中品质最好、强度最大的纤维,有着“天然纤维之王”的美誉。但是当前大多数品种的苎麻纤维细度比较粗,刚度大,纺60支以上高支纱较困难,且国内苎麻品种仅停留在单个性状改良,还没有在单纤维细度和纤维产量都达到量最优的品种。要解决这些问题即必须探求苎麻纤维发育的分子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影响纤维支数的瓶颈问题。  mi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