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下”到“地上”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中的后起之秀,以其独特的纪实美学风格步入影坛,并在国际各大影展上获奖无数,是很有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一位新生代导演。通过对贾樟柯的纪实性美学电影创作风格研究可以发现,他始终将镜头对准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底层人物,客观地记录着他们的日常生活,通过生活琐事来揭示出他们的情感与内心世界。在贾樟柯作品的命运走向中,还注重社会变迁与环境变化对片中人物的影响,时常将社会大背景与底层小人物结合在一起来表现与深化主题。在表现新时期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强烈冲突时,体现出他浓重的人文主义关怀、理想的意味和现实性主义色彩。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力求结合最新发展趋势,着重对“故乡三部曲”、《世界》以及《三峡好人》这五部作品进行分析,并以2004年《世界》的公映为契机,对贾樟柯电影从“地下”转入“地上”,在体制外与体制内的挣扎与抉择、电影创作风格的固守与转变进行一个系统、全面的归纳与总结。本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是对选题意义、前人的研究成果、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共四方面分别进行阐述。第二章是对贾樟柯电影“地下”时期与“地上”时期的概述。贾樟柯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中的一员,成长在经济复苏的改革开放年代,在相对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接受了系统而全面的理论教育,并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大量国外的电影理论,所以在贾樟柯电影创造风格形成之初是中西方电影理论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第六代导演的创作观念和作品内容较之前几代导演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贾樟柯个人而言,他在学习之初深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的“长镜头”理论以及台湾导演侯孝贤的影响,最终奠定其纪实性美学电影风格的形成。第三章是谈贾樟柯电影创作风格中的固守,即贾樟柯电影创作风格中不变的部分内容,贾樟柯电影创作风格纪实性美学的研究,这种“纪实性”主要表现在长镜头的大量使用、方言的运用、同期声与流行音乐的使用、非职业演员的参演四个方面,并结合电影作品对这四方面加以例证。第四章是谈贾樟柯电影创作风格的顺势而变,即随着贾樟柯社会生活、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具体反映到电影创作中是如何变化的,第一节为进行转变的原因,第二节是转变后的具体表现。第五章为结论,基于上述四个章节的研究,得出本文的最终研究结论。本文最后认为,贾樟柯电影创作风格的演变是一个坚持并创新的过程,也是外力与内力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在体制内的生存法则与国内受众的审美特点的双重压力下,渴望获得国内关注度与认同感的贾樟柯主动寻求发展之路,进行转变。这样的转变不代表他要放弃已有的艺术主张与个人坚持,而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走出一条可持续化的发展之路。这是一种值得人们肯定与鼓励的行为。由于理论储备的局限性与个人认识能力的欠缺,这篇论文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综述近年来褐藻胶低聚糖在抑菌、抗肿瘤、调节免疫、促生长、抗氧化等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展望褐藻胶低聚糖的应用前景。
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加快,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会产生大量垃圾,这些垃圾当中包含了建设垃圾与生活垃圾,然而,绝大多数是由于城市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这些垃
现今以家族企业此种形式存在的企业比比皆是,而且在当今的世界经济中同样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家族企业不仅活跃在市场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而且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或
司节先后开花(日香桂) 花序多代同堂(日香桂) 总梗未落又现新苞(日香桂)磁嬲翳磁黧勰飘■■■■翳鞴勰鳎勰曩圈■暖髓豳■—■●—鹱#龋■■■—■■圈■l 佛顶珠 月桂 四季
近年来,导热塑料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为提高PA46的导热性能,满足应用要求,本文研究了PA46基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选择聚己二酰丁二胺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显微外路手术与传统外路手术在手术适应症、手术并发症与手术成功率上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由同一术者于2010年11月至2013年3月之间完成的连续的9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环境过度损耗的问题。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存质量及经济的发展进程,而绿色经济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最佳措施,发展绿色经济已经
<正>2012年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支撑,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打基础、管长远的政策措施。这
石油资源是世界能源之首,用途广泛,遍布各个角落,关系国计民生。世界石油格局正在演变,石油的生产格局、消费格局、贸易格局都将呈现出新面貌。新的格局促使各国采取新的石油
扁鹊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中医脉学的创始人,在我国医学史上享有盛誉。其医学思想至今仍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而他提出的“六不治”更为医学者所熟知。《史记&#183;扁鹊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