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糖尿病是我国十一五期间主攻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渐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且发病年龄渐趋年轻化。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及其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医药治疗,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少毒性的优势,研究中医药治疗DR的治法治则及其作用机制,指导DR的中医临床辨证治疗和开发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新药将具有重大的临床学术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本课题以消朦灵片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探讨其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机理。 目的: 评价消朦灵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并建立病证结合的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通过观察消朦灵片对TNF-α和JAK2/STAT5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消朦灵防治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防治机理。 方法: 回顾性分析消朦灵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选取50只SD雄性大鼠,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动物模型,分为空白组、对照组、低、中、高剂量治疗组,治疗组予不同剂量消朦灵片灌胃,治疗5个月后通过观察大鼠体重、血糖的变化,观察大鼠视网膜超微细结构的变化,并通过蛋白印迹法观察 TNF-α、JAK2/STAT5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消朦灵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制。 结果: 消朦灵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前后视力、视网膜微血管瘤、渗出及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造模前体重、血糖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后,正常组体量增加较快,与对照组大鼠及低、中、高治疗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差异逐渐增大,直到实验结束;从造模成功后每月测量大鼠体重,对照组与低、中、高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低、中、高各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大鼠视网膜中TNF-α、JAK/STAT均有表达,对照组表达增多,消朦灵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表达第次较少,且成正相关;其中消朦灵高剂量组表达明显下降。视网膜结构光镜下观察大鼠视网膜各层组织排列极度紊乱,毛细血管扩张明显,神经纤维层水肿增厚,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减少,空泡变性,细胞核固缩,染色质边缘聚集,部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坏死,核溶解,内丛状层水肿,内核层空泡变性,视细胞层、外核层、外丛状层、内核层排列极度紊乱,内外颗粒层排列紊乱。视网膜透射电镜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视细胞外节内许多膜盘中段断裂、溶解、溃变。线粒体嵴消失,出现许多空泡,呈泡沫状,外节溃变。椭圆体内线粒体排列紊乱、色淡。视细胞内细胞核固缩,胞浆内线粒体空泡化(附图20);突触小体染色浅。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管腔狭窄。视网膜超微结构显示药物治疗组视网膜超微细改变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更接近正常组。 结论: 消朦灵片通过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 TNF-α、JAK/STAT信号通路有显著的调控作用,从而能有效防止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