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的武汉——池莉的武汉书写探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ru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文化身份是城市精神气质的标志,是历史的产物和文化的凝结,一旦形成于骨髓中间,岁月变迁只会磨损她的容颜而不会消蚀她的魅力。对于有着特殊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的城市,我们通过她小小的街道和别致的建筑就能识别其性格特征。   当今,喧嚣的“文化建设”的背后,我国许多城市呈现的却是文化上的苍白和浅陋。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雷同化、齐一化,城市形貌高度同构,城市角落无处没有“刻意”的影子,很少看到真正有文化个性的东西。就像作家张梅的经典形容“出口罐头一样的现代人,罐头一样的大小整齐,罐头一样的包装美丽,罐头一样的定价。”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中,人们丧失了心理和情感上的归属和认同。   而文学在对城市文化身份的认同或建构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通过写城里人的故事,城市的街道,城市的氛围等,挖掘这座城市深层的思想和特有的精神气质,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人们对于城市的记忆和感受。   池莉的武汉书写赋予武汉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与灵魂,使我们在谈及这座城市时,浮现脑海的是那街里巷道的俗世风情。池莉是中国当代文坛上颇具特色的作家。自1987年以中篇小说《烦恼人生》成名以来,所写的小说多以武汉为城市背景。她就如一台高清晰度摄像机,记录着武汉社会变迁的波诡云谲。把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价值取向、欲望追求结合起来,塑造出文学史上又一座独特的城市。本文对池莉笔下的城市描写进行了考察,对其特点进行了总结。   武汉被称为中国“最市民化的城市”,它的城市文化被打上了深深的“世俗”烙印。武汉的城市规划散漫、拥挤,武汉人精明算计,素有“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说法。同时,历史上武汉为九省通衢之所,鱼龙混杂,小商业异常繁盛,出现了“汉正街”、“吉庆街”等适应小市民生活的所在。池莉的人生经历以及她对市民生活的熟悉,使她对武汉市民们的生活情有独钟,她在小说中以市民视角详细地描写了他们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以及一整套市民文化的价值尺度,并表达她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这种文化形态的沉醉与认同。   全文分为四部分。   绪论介绍本文研究的缘起及理论背景。   第一章探究武汉城市历史,挖掘这座城市的文化性格,及这一文化形态对于作家池莉创作观形成及作品文化底蕴的影响。   第二章主要进行文本解读与人物形象分析,展现武汉城市文化特征,旨在探讨池莉武汉书写如何构建武汉城市文化。   第三章从池莉对市民文化价值的认同及其世俗化的审美风格入手,探究池莉武汉书写的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简要介绍了语块理论,以现阶段国内的汉语语块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尝试对适合对外汉语教学的语块进行分类,试图归纳出一份通俗易懂又富有实用价值的动补、动宾语块的常用语块
新闻门户网站是指将提供新闻服务作为核心业务的门户网站,是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新闻传播活动的媒介平台。本文通过分析新华网、人民网等大型新闻门户网站的传播策略与运营模
中国传统戏曲指中国传统戏剧,有唱念做打四个方面,是由对白、音乐、歌唱、武术等多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既古老又永恒的艺术文化现象,众多文艺形式中,戏
中国新文学中的乡村叙事可谓源远流长,而乡村叙事中色彩斑斓的乡村人物形象则是作家们借以反映乡土社会改革变迁的重要载体。在城镇化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改革文学、底层文学等文学流派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到社会转型给乡村民众的影响和改变。而那些生活在乡村社会,具有政治领导才能、敏锐的经济眼光(及商业经营能力)、文化影响力的强人,都能在转型时代焕发强大的主体动能。这些人物形象身上有某些相似的品质,性格上也呈现出一定
学位
本论文共分为四章,尝试对兰晓龙军事题材作品中的小人物形象进行整体解读,论述兰晓龙对小人物形象的独特塑造方式,分析兰晓龙执着于塑造小人物形象的深层原因,并进一步思考兰
以某集装箱装卸搬运机自动对正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动对正的整体过程,确定了自动对正过程中集装箱装卸搬运机的行驶速度以及转向时各转向轮的偏转角度关系,推导出自动对
近日,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发布了拟列入高度关注物质(SVHC)的11种化学物质清单,并就其危害属性向公众征求意见。ECHA要求公众将关注点集中在这些物质的危害特性及化学性质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毕飞宇属于大器晚成的作家,他踏着先锋的余绪在90年代的文坛上崭露头角,而那时他的创作并没有引起文坛的轩然大波。但毕飞宇坚信写作就是他的命运,经过长时期的
叙述视角作为“语言的透视镜,文字的过滤网”[1],是读者进入语言叙事世界,打开作者心灵之窗的通道与钥匙,儿童视角是近年来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视角,这种视角的运用使小说因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