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作土壤寄生真菌多样性及对大豆胞囊线虫抑制作用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pooh__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Ichinohe)病是大豆生产中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其病原大豆胞囊线虫是一种典型定居型内寄生土传线虫,大豆连作会使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不断积累,导致病害加重,因此大豆胞囊线虫也是引起大豆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当大豆感病品种连续种植5年以上,会出现大豆胞囊线虫自然衰退现象,并将存在这种现象的土壤称为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性土壤。抑制性土壤中寄生微生物-大豆胞囊线虫-大豆三者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抑制生态系统。大豆胞囊线虫寄生真菌作为抑制性土壤中的抑制因子之一,在该抑制生态系统中作用至关重要。为了探讨抑制性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寄生真菌多样性及其作用,以大豆长期定位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大豆胞囊线虫寄生真菌传统分离方法,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结合Biolog微平板分析技术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研究大豆长期连作(23年)、大豆2年连作(玉米-大豆-大豆,8个循环周期)和长期轮作(小麦-玉米-大豆,8个轮作周期)下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寄生真菌种群特征、优势寄生真菌种类多样性及对大豆胞囊线虫致病作用。通过解析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性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寄生真菌种群结构特征和明确大豆胞囊线虫优势寄生真菌作用,进一步揭示了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性土壤衰退机制,对抑制性土壤抑制生态系统和线虫生态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对大豆长期定位轮作体系下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密度和大豆生长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豆经过23年连作以后,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密度下降,盛花期和鼓粒盛期表现尤为明显。在大豆盛花期和鼓粒盛期土壤中饱满胞囊密度每100g土中均仅含有7个,显著低于大豆2年连作(P<0.05),与轮作差异不显著。大豆23年连作下,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空胞囊占总胞囊数量比率显著升高,在大豆盛花期和鼓粒盛期,空胞囊比率可达到70%,显著高于大豆2年连作。在大豆整个生育期进程中,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密度变化特征存在差异。大豆2年连作和轮作下,在大豆生育期进程中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密度呈现增加趋势,而大豆23年连作下,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密度变化不明显,且在大豆盛花期和鼓粒盛期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密度有下降趋势。此外,大豆23年连作下,由于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密度下降,大豆生长状况明显改善,大豆产量较大豆2年连作明显升高。说明大豆经过长期连作以后形成抑制性土壤,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密度,改善由于连作障碍引起的大豆生长不良和产量降低现象,且在盛花期和鼓粒盛期对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密度抑制作用尤为明显。采用Biolog微平板方法对大豆23年连作、大豆2年连作和轮作方式下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寄生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大豆整个生育期进程中,大豆2年连作下,大豆胞囊线虫寄生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有增加趋势,且对碳源的利用程度较为均匀。大豆23年连作除播前期外,在大豆整个生育期进程中与轮作结果相似,微生物活性和功能多样性均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大豆23年连作下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寄生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差异较大。冗余分析结果表明,3种轮作方式下,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寄生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类型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在大豆整个生育期进程中,大豆23年连作、轮作和大豆2年连作下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寄生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明显分成3组,而主要引起这种差异的碳源类型为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和多聚物类。说明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寄生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与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密度呈正相关,且大豆经过23年连作以后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寄生微生物种群发生改变,有优势微生物存在。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对不同轮作体系下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寄生真菌种群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豆整个生育期进程中,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寄生真菌种群结构存在变化,不同轮作体系之间条带亮度和数量存在差异,大豆23年连作下存在特异性条带,在大豆整个生育期进程中,大豆23年连作和轮作下随着大豆生育期的推进,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寄生真菌种群多样性存在增加趋势,且胞囊寄生真菌多样性明显高于大豆2年连作。对dgge图谱中具有代表性20条特异性条带进行dna序列切胶测序,结果表明,这些大豆胞囊线虫寄生真菌种群主要分布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豆生育期进程中3种轮作方式下,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寄生真菌种群明显分开,大豆经过长期连作以后,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寄生真菌种群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寄生真菌acremoniumsclerotigenum、paraphomaradicina、mortierellaelongata、verticilliumchlamydosporium和galactomycescandidum为大豆23年连作下优势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寄生真菌,大豆2年连作下优势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寄生真菌包括:paraphomachrysanthemicola、cylindrocarponsp.、neonectriaramulariae、fusariumoxysporum和galactomycescandidum。说明大豆经过长期连作以后,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寄生真菌种群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并形成特有的大豆胞囊线虫优势胞囊寄生真菌。采用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不同轮作体系下大豆胞囊线虫优势和特殊寄生真菌。结果表明,不同轮作体系下大豆胞囊线虫寄生真菌主要包括:尖孢镰孢菌(fusariumoxysporum)、厚垣轮枝菌(verticilliumchlamydosporium)、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alternate)、根异茎点霉(paraphomaradicina)、neonectriaradicicola、链蠕孢属(dendryphionnanum)、轮状镰孢菌(fusariumverticillioides)、短梗蠕孢菌(trichocladiumopacum)、长被孢霉(mortierellaelongata)、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inus)、青霉(penicilliumpolonicum)、烟曲霉(aspergillusfumigatus)、花斑曲霉(aspergillusversicolor)和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这些大豆胞囊线虫寄生真菌很可能是对大豆胞囊线虫具有潜力的生防真菌。利用传统大豆胞囊线虫寄生真菌分离方法,对不同轮作体系下大豆胞囊线虫优势寄生真菌分离,结果表明在大豆23年连作下,大豆整个生育期内,从大豆胞囊线虫不同虫态上均分离到了大豆胞囊线虫优势寄生真菌镰孢菌(fusariumspp.)、厚垣轮枝菌(verticilliumchlamydosporium)和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inus),且数量明显高于大豆2年连作和轮作。其中23年连作下,大豆盛花期和鼓粒盛期大豆胞囊线虫卵寄生真菌分离频率为1.3%和2.6%,而大豆2年连作下盛花期未分离到大豆胞囊线虫卵寄生真菌,鼓粒盛期大豆胞囊线虫卵寄生真菌分离频率仅为0.1%。轮作盛花期和鼓粒盛期大豆胞囊线虫卵寄生真菌分离频率也仅为0.4%和0.8%。大豆23年连作下,在大豆盛花期和鼓粒盛期优势寄生真菌分离数量出现明显升高趋势。同时,大豆胞囊线虫优势寄生真菌与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密度呈现一定负相关趋势,说明大豆胞囊线虫寄生真菌很可能与抑制性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密度自然衰退有关。对抑制性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优势寄生真菌镰孢菌(Fusarium spp.)、厚垣轮枝菌(Verticillium chlamydosporium)和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不同菌株寄生不同虫态大豆胞囊线虫致病性测定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种寄生真菌和同种寄生真菌不同菌株之间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效果均存在差异。其中镰孢菌H-4-E-14、G-4-E-16和4-G-C-A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抑制作用均达到90%以上,H-4-E-14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的抑制率最高可达97.1%,菌株G-4-E-16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的抑制率较高为90.6%,4-G-C-A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J2抑制作用最佳,可达到95.3%。厚垣轮枝菌菌株4-H-C-12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抑制作用最好达到95.2%,而菌株4-G-C-6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的抑制率最高为81.6%,4-H-C-12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J2抑制作用也较好达到96%。淡紫拟青霉17-H-C-15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的抑制率最好达到96.8%,而菌株4-G-C-10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的抑制效果最好,该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J2抑制作用也较强可达到92%。说明这些大豆胞囊线虫寄生真菌均可通过寄生作用抑制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和卵孵化及J2活性。综上所述,大豆经长期连作形成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性土壤,控制了大豆胞囊线虫病发生,改善了大豆生长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大豆产量,改变了大豆胞囊线虫寄生真菌种群结构,在大豆长期连作进程中积累大豆胞囊线虫寄生真菌,形成优势寄生真菌种类,从而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密度。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PSTVd)是影响中国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原,一般可引起马铃薯植株矮化,叶片皱缩,块茎变小、畸形,产量下降等。该病害可以通
竹笋夜蛾是我国重要的竹林笋期害虫之一,在我国研究报道的竹笋夜蛾主要有基夜蛾(Kumasia kumaso(Sugi))、笋秀夜蛾(Apamea apameoides(Draudt))、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小梁细胞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组织块培养的方法建立小人梁细胞培养。取第三代小梁细胞培养于载玻片上,含10^-7mol/L地塞米松的培养液作用6小时,12小时,24小时后,应用LSAB观察
青枯病是一种主要的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青枯病的病原菌为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可腐生也可寄生,可在土壤中存活很长时间,是一种土壤习居
1.《煤炭科学技术》(月刊)创刊于1973年,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主办的综合性煤炭科技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
2006年7月18日,中国珠江口海滨,阳光格外骄艳,成千上万热情的人们正翘首以待,迎接一艘来自遥远的北欧风帆贵宾船——哥德堡号。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胡冰团队构建了一种新的食品分子加工策略,有望精准调控肠道健康。相关研究成果正式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杂志》(ACS Nano)。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法测定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Bondapak C18柱(3.9&#215;300mm,10μm),流动相为0.005 mol.L-1庚烷磺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