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材料源于《世说新语》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批评《晋书》“忽正典而采小说”以来,此点成为世人之共识,今人关于《晋书》史料来源的探讨基本未跳出传统学说的圈囿。《世说新语》作为六朝小说的最高成就,理清其与《晋书》材料渊源之关系,对论证刘知几以来世人观点之可靠性无疑具有典范作用,对《晋书》史源的探讨也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力图对二书材料渊源关系作一系统、客观、公允的论证。第一,《晋书》与《世说》相异之材料。笔者将《世说》诸多条目一一进行梳理,依据其与《晋书》之关系将其分为未载、重出、相异三部分,对相异材料的处理无疑具有代表性。笔者又将相异材料有第三家例证者作一定量分析,这对初唐史家治史态度的评价是具有关键性作用的。因二书相异材料过于繁富,又分门别类,以六小块叙述之。第二,《晋书》失落的《世说》人物考索。本节分为五部分。部分《世说》不惜笔墨大力刻画之人物,《晋书》所述甚少或完全遗忘,在此点上,无疑《世说》对《晋书》起着补阙作用。二书叙述之偏差也清晰表现出《世说》并不受初唐史官重视,当然不能成为其史料来源。第三,《晋书》所存问题与《世说》之关系。分为五个小部分:《晋书》误者;《晋书》所叙欠妥者;二书皆误者;一事两属者;二书所叙皆有违情理者。《世说》所叙为切或虽有误但刘注已指出其为谬,《晋书》却反其道而行之,采录有误之说,皆说明初唐史官并不重视《世说》。一事两属者多因《晋书》成于众手之故。结语。《晋书》与今存旧《晋书》,尤其与王隐、何法盛、臧荣绪三家晋代国史具有高度一致性。从《晋书》失落的《世说》人物考索可以看到编者囿于传统或忽略《世说》造成的缺憾。《世说》所叙合理或虽有误刘注已指出其谬但《晋书》致误者,更清楚表明《世说》非《晋书》史料本源。
其他文献
在佛罗里达州中部的The Villages退休社区,大约有12万5千名居民生活在这里,道路总长则在750英里左右.到2018年年底,该社区将提供一项新服务,旨在帮助年龄在55岁及以上的居民
排句变文是古人的行文之例,惟其湮没少闻,故详列书证以为钩沉。学者们利用排句变文训释词义,自来即有先例,故当视为训诂之方法。不明此例,则可能误解词义。如误释“择”为“区别”
随着食晶安全成为世界瞩目的话题,各国政府对兽药的监管力度也日趋严格。社会公众环保健康意识的提高将驱使兽药行业的市场需求从传统追求“高效性”的单一目标逐步转变成为追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还田对不同耕作处理下旱地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影响,旨在探究长期传统耕作土壤添加秸秆后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变化规律,并确定添加秸秆提高土壤有机碳
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体制的逐步改革,我国社会结构由原来的国家一体逐渐转变为国家、社会与市场三位一体,社会结构的变迁释放了公共空间,使得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机会增
采用现场访问和填写问卷的方式,随机选取北京市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的 5 个区中 20 家园区,调研蔬菜生产现状及轻简化技术(设备)应用需求。结果表明,北京市设施蔬菜园区工人
“王朔现象”作为20世纪末的重要文化现象已被很多人研究解读,并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但这些成果或大褒或大贬形成显明对立,也给后人对“王朔现象”的定位增加难度。本文在“王
清代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是专对杜诗注释的一部佳作,此书的完成前后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本文试图从训诂学的角度来分析《杜诗详注》,总结《杜诗详注》
宋代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到宋代,在唐宋儒道佛交融合流的文化背景下,兴起了禅宗美学思潮,发生深刻的美学转型。严羽可以说就是宋代禅宗美学思
为探讨无意识思维与直觉的决策质量差异,本研究开展了两个实验。结果发现:(1)无意识思维和直觉在多特征决策问题的决策质量并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优于意识思维;(2)无意识思维和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