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视野下的中央苏区文化建设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sangp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建设问题日益凸显为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分别提出了“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根本要求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中央苏区时期是中共领导文化建设的开端,也是中共文化理论与政策的初步形成阶段。中央苏区的文化建设是不是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一种典型的革命文化它还有没有时代价值?回答上述两个问题即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近十年来,学术界对于中央苏区文化建设的研究比较广泛,重点研究的是中央苏区文化的特征、形态和功效。但是,大部分研究成果习惯于采取革命的叙事方式,往往把研究局限于静态的和表面的描述,将中央苏区文化史写成革命史,而且以往的苏区文化研究都以文化建设本身为研究对象。为弥补上述研究的不足,本论文另辟蹊径,以中央苏区文化传播的路径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运用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以中央苏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为背景,试图从传播技术的层面来对中央苏区文化传播过程展开研究。在动态中描述中央苏区文化发生、发展,最终被民众所接受的历史过程,并从中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基于这种分析思路,论文从五个方面对中央苏区文化传播的路径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第一部分研究中央苏区文化传播的网络。首先理清苏区文化传播的组织管理机构,这些机构的功能在于规约中央苏区文化传播的方向。其次,展开对文化传播各种媒介的研究。这些传播媒介包括军民两地的社会和学校教育,图书报刊发行销售体系以及社会上各种群众团体。其中对苏区的俱乐部进行重点研究。因为它涉及面最广,功能最为强大,是连接苏区各种文化传播媒介的桥梁和纽带。第二部分对中央苏区文化传播的内容进行研究。以苏维埃制度的建立,人民掌握了政权为立论基础。从中央苏区文化传播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揭示出这种文化的大众性。研究选取文艺、教育和报刊三种典型的文化传播媒介为对象,剖析中央苏区文化传播的大众性。中央苏区文化的大众性是史学界广为研究的课题,但往往把文化的大众化描述为工具化,把文化看作中共为鼓动农民起来进行土地革命的一种工具。本论文试图避免这种革命叙事方式,使用传播学的框架来研究问题,从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相互交融的行为来揭示文化传播的大众性。在文艺传播方面,文艺创作者和传播者深入广大人民群众中,创作的题材源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在教育方面,文化的大众性体现在中央苏区各种形式的教育都是以提高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为宗旨。在报刊方面,文化大众性体现在其报道内容取材于人民群众,文章的语言力求通俗。从三个方面论述苏区的文化是一种面向工农群众的大众性文化。第三部分研究中央苏区文化传播的手段。这一研究把中央苏区封闭落后的物资环境和文化薄弱的人文环境作为立论基础,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克服重重困难,创新文化传播模式的艰辛历程。中央苏区地处偏僻,文盲率极高,单纯文字宣传品达不到应有的社会效果,所以中央苏区文化传播借助文艺的形式。这部分研究着眼于苏区一切文化部门自觉使用艺术化的传播手段,增强文化传播效果的历史过程。首先研究口头和书面两方面宣传的艺术化手段。苏区军民创造性地使用民间歌谣来传播党的政策和开展政治教育。文字宣传中,为了形象化和易理解,在文字上加入美术画。然后着重对俱乐部进行考察。俱乐部是集各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文化传播的综合载体,它充分发挥各种文化传播形式的艺术感染力,通过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使广大工农群众接受党所倡导的苏区新型文化。第四部分研究中央苏区文化传播的机制。首先探索苏区广泛文化传播主体的建立过程。从宣传队和通讯员两支队伍的广泛建立来表明:中央苏区文化传播能克服技术上的困难,其原因在于具有遍布苏区各处的文化传播主体。然后,以俱乐部开展的文化活动为案例,阐明中央苏区文化传播机制的参与性、互动性和组织性。从中揭示中央苏区文化传播人人参与、整体互动的过程。第五部分在前四个部分的研究的基础上,展示中央苏区文化传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字,来说明文化传播给苏区带来了教育条件的改善,民众文化素质极大提高。通过引用苏区加入党组织人数和参军人数,来说明民众高昂的革命热情,表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理念已被苏区民众所接受。通过苏区民众对党和苏维埃政府的拥护和积极参与选举活动,来说明人民民主观念在苏区得到极大弘扬。通过民众自觉破除封建迷信,来说明科学精神在苏区深深扎根,苏区面貌整体改观。总之,能够结合具体条件,创造性地开展文化建设工作,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高超的领导艺术的具体体现。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党在苏区文化建设上的创新性表现在创设新型的文化传播组织,极力推进文化传播大众化和选择了艺术形象的文化传播手段。运用传播学的原理,研究中央苏区文化传播路径是一件开拓性的工作,也许本论文的研究还只是一个皮毛。更深层次的研究还有待于史学界各专家学者的努力,但笔者相信通过本学位论文的写作能够拓宽中央苏区文化的研究领域,为审视中央苏区文化建设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空竹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流行于爷爷奶奶辈,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老物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现在公园晨练也很少出现它们的身影。为了让年轻人可以了解,也可以让老人当作回忆,所
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青铜器为创作背景,结合本专业特色来进行创作。设计青铜器文创作品首要目的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结合当代人的审美,创作出符
装载机线控转向系统将先进的电子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技术应用于装载机的转向系统的控制,取消了方向盘和转向轮之间的机械连接,采用电子控制系统控制转向机构实现车辆的转向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继续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要求各行各业都要树立为总体目标奋斗的思想,高校国书馆事业毫
以单一甲醇钠作为催化剂通过甲醇羰基合成甲酸甲酯,存在催化剂活性不高、易失活、寿命短等问题.可用添加促进剂的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考察了三种不同促进剂A、B、C及其二元和
依据电刷镀技术操作规范及CA6140卧式车床主轴颈技术要求,通过工艺分析及计算,设计出复合镀层结构,制定了合理的修复流程及工艺参数。修复后的主轴经多年使用表明,电刷镀修复
通过对高级炔气体组分含量变化进行分析,找出天然气制乙炔装置乙炔浓缩系统高级炔管线堵塞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高级炔气体在管线内聚合、延长装置运行周期的措施。
用静态法测定了CO、N2、CH4、CO2在NA型络合吸附剂上的平衡吸附,并用吸附柱动态实验装置测定了CO与N2、CH4、CO2二元混合体系以及CO、N2、CH4及CO、CO2、CH4三元混合体系的动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u—Ce—Ze-O催化剂并将其负载于微通道反应器内,用于富氢气体中C0的选择性氧化。考察了Zr的掺杂量、焙烧温度以及催化剂预处理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