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典型的肘关节骨伤科疾病,多见于网球运动员又称之为网球肘。随着城市压力以及工作强度的愈发增大,网球肘患者逐年增加,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如不及时处理,易形成肘关节顽固性疼痛,对正常生活带来不便。肱骨外上髁炎病属中医“肘痹”病,拔戳揉捻手法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特色手法,因简便操作、无创伤且临床疗效显著而易被当今患者接受。拔戳揉捻手法是著名骨伤医家孙树椿教授常用于治疗网球肘的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手法治疗是中医骨伤科诊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医疗操作技术,当前手法的传承学习模式以师带徒口传心授为主,初学者面对手法操作的细节可控性把握不足,传授者在描述手法的操作要领时仍停留在“均匀、持久、柔和、有力、渗透”等抽象描述阶段,该现象导致初学者对手法技术要领掌握不全,学习效率低下,这也间接影响到中医手法的治疗效果与进一步临床推广,所以我们必须重新革新手法的传承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的先进技术对手法研究带来的优势,建立新型直观的手法传承教学模式,改良传统中医手法的学习方式,建立标准化、客观化的技术考核指标。本次研究以相应的生物力学传感器和动态捕捉系统为主要研究设备,旨在量化规范的手法操作动态指标参数,统计并系统分析找出影响该手法操作的关键因素以及注意事项,总结出正确合理的手法操作过程,为拔戳揉捻手法的临床应用以及教学考核提供科学、客观、有力的依据,促进中医手法传承模式由师带徒口传心授教学转向具体客观的数据可控的阶段,研究成果将拔戳揉捻手法新的教学和考核模式进行推广,促进中医手法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研究目的1.提取并量化分析拔戳揉捻手法操作时的力学及运动学参数;2.探讨拔戳揉捻手法操作过程中可能影响操作的因素;3.客观描述拔戳揉捻手法的操作特征,制作手法分解动图Gif。研究内容临床收集60例肱骨外上髁炎并无手法禁忌症的患者,采集患者的个体特征学参数(包括: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肘周径、病程、局部压痛值)。通过动态捕捉系统以及生物动力学测量设备对拔戳揉捻手法操作过程中产生的运动学参数(患者的肘关节夹角变化大小)和生物力学参数(手法各阶段术者拇指作用于患者肱骨外上髁的作用力大小),使用统计学软件绘制手法量化参数-时间曲线图客观总结手法的操作特征、用统计学方法量化手法具体参数值并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手法量化参数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特征。同时采集患者的个体特征学参数与操作过程的提取的手法量化参数之间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可能影响手法的患者个体因素,总结该手法的系统量化研究结果。研究结果1拔戳揉捻手法关键指标参数的量化值拔戳揉捻手法为复式手法操作,根据手法各阶段手法动作不同,将该手法分为旋后相、屈曲相、旋前相、拔伸相四个阶段。本次研究量化每个阶段产生的动力学、运动学参数以及手法操作时间。1.1拔戳揉捻手法生物力学参数的量化结果力学参数表现为,手法起始所施加的预加载力均值为17.64N左右,旋后揉捻力均值为31.91N左右,方向为不规则式旋转、屈曲拔按力均值为36.39N左右,力的方向朝向肢体远端、旋前揉捻力均值为30.15N左右,力的方向为不规则旋转、拔伸戳按力均值为38.26N左右,力的方向朝身体近端。1.2拔戳揉捻手法运动学参数指标的量化结果运动学参数表现为,肘关节旋后角均值为49.86°左右,肘关节屈曲角均值为78.47°左右,肘关节旋前角均值为50.13°左右,肘关节拔伸角均值为89.21°左右。1.3拔戳揉捻手法操作时间参数量化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发现在手法操作过程中旋后相患者肘关节旋后操作6次,旋后1次耗时2.79s左右;屈曲相患者肘关节屈曲操作3次,屈曲1次耗时2.63s左右;旋前相患者肘关节旋前操作6次,旋前1次耗时2.59s左右;拔伸相患者肘关节拔伸操作1次,耗时1.67s左右,该手法总耗时41.53s左右。2手法操作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2.1术者旋后揉捻力与屈曲拔按力、旋前揉捻力、拔伸戳按力存在显著正相关性;2.2术者屈曲拔按力与旋前揉捻力存在正相关性;2.3受试患者患侧肘关节在手法屈曲角与拔直角度存在正相关性;2.4术者手法预加载力与患者旋后角之间存在负相关性。3患者个体特征学影响因素与手法操作量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3.1手法操作量化参数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患者体重与术者屈曲拔按力大小存在显著相关性;3.2手法过程拔伸戳按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为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患侧肘关节压痛值;3.3患者手法时旋后角大小与患者自身患肘周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3.4患者手法时旋前角与旋后角大小均与患者病程具有显著相关性。研究结论①本次研究首次系统客观的描述拔戳揉捻手法操作全过程,测量提取了手法操作关键指标的量化参数,分别为动力学量化参数:术者施加预加载力17.64N左右、第一步患肘被动旋后活动术者同时拇指揉捻肱骨外上髁处操作6次,作用力为31.91N左右;第二步患肘被动屈曲活动并配合术者拇指在肱骨外上髁处朝肢体远端拔按操作3次,作用力36.39N左右;第三步患肘被动旋前活动配合术者拇指在肱骨外上髁处揉捻放松操作6次,作用力为30.15N左右;第四步患肘被动拔伸活动时术者拇指朝肢体近端戳按操作1次,作用力38.26N左右。手法过程中患肘关节四个阶段活动范围:旋后活动角度49.86°左右,屈曲活动角度78.47°左右,旋前活动角度50.13°左右,拔伸活动角度89.21°左右;完成单次手法操作总耗时41.53s左右;绘制参数-时间曲线图描述戳揉捻手法操作特征为均匀持久,透达有力,通过软件制作了手法单式动作的3D动态电子图片视频便于手拔戳揉捻手法基本动作的掌握。②本次研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验证拔戳揉捻手法关键指标量化参数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得出结论手法旋后揉捻力与屈曲拔按力、旋前揉捻力、拔伸戳按力存在正相关性,术者屈曲拔按力与旋前揉捻力存在正相关性。肘关节在屈曲角与拔直角度存在正相关性,手法预加载力大小与手法开始阶段旋后揉捻时期肘关节活动存在正相关性,研究结果体现中医治疗手法动作之间存在相同趋势的整体性。③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可能影响手法操作的患者个人因素,包含患者的个体特征和疾病因素,结果表明患者的体重与术者屈曲拔按力大小存在显著相关,术者拔伸戳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患侧肘关节压痛值,患者旋后角大小与患者肘周径存在相关性,患者肘关节旋前角与旋后角大小与患者病程具有显著相关,体现了中医手法整体辨证论治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