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Clm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ah_z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是一种主要由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n所引起的玉米叶部真菌性病害,其在我国玉米产区分布十分广泛。目前,人们对于该病害致病分子机理领域的研究尚未深入,因而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对于深刻揭示该病原真菌致病性机制以及防控该种病害的发生、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已知作为生物体内信号传递主要功能因子之一的MAPK在病原真菌致病性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以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MAPK基因之一的Clm1基因作为对象来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主要采取Inverse PCR和RACE技术从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中克隆获得了该基因的全序列及其所在区域的旁侧序列,该基因DNA全长1.609kb,cDNA全长1.251kb(GenBank:HQ851366),包含6个内含子,与酿酒酵母中参与细胞壁完整性途径的Slt2基因同源。同时通过构建该基因5’非编码区与eGFP融合表达载体,转化自身出发菌株,确定了其为Clm1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进一步验证了该基因ORF框的正确性。为分析Clm1基因的功能,运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靶基因定向敲除技术成功对其进行了敲除。比较Clm1基因敲除突变株与野生型菌株后发现敲除突变株表现为:分生孢子总产量明显下降,其中变形孢子数比例上升;菌落和分生孢子色泽变浅,色素形成相关基因Brn1的表达下降;菌丝外层细胞壁基本缺失;侵染离体叶片的能力存在明显下降;纤维素酶活性和毒素化合物产生水平均发生改变,同时发现Clm1基因与毒素相关基因Clt1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总之,Clm1基因与弯孢霉叶斑病菌的多项致病相关发育性状有关,与一些致病性生化因子的形成及活性亦有着密切联系,从而也再次证实了MAPK信号传导途径在病原真菌的致病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本研究从分析来自云南省西双版纳香荚兰种植区不同标样中微生物类群及其与造成香荚兰毁园的根腐病和萎蔫病的相关性入手,依照不同的生防机理,通过皿内离体及幼苗活体实
“爱多收”在甜菜上的应用爱多收是日本旭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可赋于植物细胞活力,对发芽、发根、生长、结果显示出显著功效。它在粮食作物、经济
单嘧磺隆是中国自行创制的磺酰脲类除草剂.利用熔点、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和紫外吸收光谱及HPLC-MS对单嘧磺隆原药的定性鉴定结果表明,单嘧磺隆原药的有效成 分为N-[2
该文以烟草为材料,从化学物质中筛选出对PVY、TMV具有较高防治效果的有效原药,以及有效原药的最佳配比、最佳使用浓度和最佳使用期,利用原药复配出对PVY高效的可湿性粉剂KY1
该实验室通过针刺注射农杆菌于小麦和玉米茎基部方法已经初步了解到vir基因在侵染部位被诱导表达水平较低可能是小麦和玉米轮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杆菌介导拟南芥转化的花器
该文以湿地松粉蚧为研究对象,在林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梯度恒温、梯度变温对粉蚧实验种群影响试验,降雨对粉蚧第一代初孵若虫的影响试验,分析和确定了影响湿地松粉蚧种群
随着转基因棉花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大量商业化种植,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在持续的选择压力下,可能会对Bt毒素产生一定的抗性。随着抗虫作物的广泛种植,靶标害虫的潜在抗性成为首要
我国中药材资源居世界之首,远在数千年之前,我们的祖 先就利用它防病治病。发展到现在已有相当一部分 被转化利用到饮料、副食、调味品等行业中去,用途 越来越广。一些野生
1.利用蚕胚胎期的温敏性控制雌性或雄性蚕的孵化.1.1对蚁色限性的T4.1、965限品种的蚕卵设置不同的催青条件,在常温常湿催青时,雌雄正常孵化,但在高温干燥催青时,雄蚕的孵化
大麦黄矮病毒(BYDV)病是小粒谷类作物的一种重要病害。作者对经过改良轮回选择后的冬小麦群体的BYDV耐性进行了评价。利用化学杀雄剂(CHA)以促进基因重组,选择在病毒压力下产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