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Mg(OH)2对中、低浓度Cr(VI)吸附特性及吸附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ng4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材料广泛地应用于重金属治理的环保领域,利用纳米材料的强吸附活性和高反应活性,可以有效地吸附去除废水中高浓度的重金属离子,但针对大范围存在中、低浓度重金属污染废水,如何采用纳米材料吸附浓缩重金属,并且循环回用吸附剂,而不产生纳米废弃物,仍是环保领域难题。   纳米Mg(OH)2作为商品直接应用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目前工业生产料浆状、滤饼状和粉末状Mg(OH)2,在去除废水巾重金属污染或是其他环保领域都有大量应用,然而对纳米Mg(OH)2吸附Cr(Ⅵ)机制研究却相当不全面甚至缺乏。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确定纳米Mg(OH)2可作为中、低浓度Cr(Ⅵ)废水吸附剂,并通过控制镁盐物相变化和生长实现纳米Mg(OH)2吸附剂有效循环再生并浓缩低浓度Cr(Ⅵ)。基于不同类型或不同制备方法Mg(OH)2,它们性质有显著差异,本论文针对三种类型纳米Mg(OH)2对Cr(Ⅵ)吸附特性进行系统研究,比较这三种状态下Mg(OH)2形貌与物相以及相应吸附效果。通过一系列比较吸附实验,得出将MgO600℃高温下烧结1小时,直接快速地加入铬液中生成纳米Mg(OH)2同时进行吸附,该方法去除Cr(Ⅵ)效果最佳,3小时左右达到吸附平衡,饱和吸附量约7.43 mg/g。纳米Mg(OH)2适合吸附中、低浓度Cr(Ⅵ)。在此基础上,考察初始Cr(Ⅵ)浓度、温度等因素对纳米Mg(OH)2吸附Cr(VI)影响,并探讨其吸附动力学规律,确定吸附等温模型。纳米Mg(OH)2吸附Cr(Ⅵ)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其相关系数R2达0.99以上,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二级速率模型。   金属与有机物分子问相互作用因其广泛存在于生命科学很多重要研究领域,柠檬酸是广泛存在于生理体液中有机羧酸配体,金属-柠檬酸配合物可展现出不同配合方式和多样化拓扑结构,在这些众多金属-柠檬酸配合物中,镍-柠檬酸配合物却少有报道。本论文另一部分工作是合成一个新颖同时结合了含氮配体(1,10-phenanthroline(phen))和柠檬酸Ni配合物,Ni(H2cit)(phen)(H2O)·3H2O(I)。研究讨论该配合物品体结构与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磁性质。
其他文献
近年来,通过配位驱动自组装的方法,可以高产量的合成一系列的树枝状含金属环状化合物。这一系列新的树枝状超分子已作为在光电化学,催化,主客体化学和生物模拟方面的潜在功能材料
利用分子组装原理设计和构筑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和超分子配位聚合物是当今化学、材料科学、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前沿研究的主流和热点。这小仪在于对此类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获
锂离子电池蓬勃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迅速占领了便携电子设备市场。商用锂离子电池一般以钴酸锂LiCoO2和石墨为电极材料,但存在能量密度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是现在许多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有机小分子在有机合成、医药和天然产物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结构的研究一直引起科学家们极大的兴趣。基
有机半导体材料按照加工方式可以分为真空蒸镀型材料和溶液加工型材料,溶液加工型有机半导体材料以其显著的加工优势成为高迁移率材料的发展方向之一。可溶性共轭齐聚物不仅易
多糖和蛋白质作为生物大分子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一方面,它们不仅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也是生理功能的执行者,在与生命体新陈代谢过程相关的催化、代谢、免疫、
基于分子间相互作用,自组装形成纳米结构基元,并利用这些结构基元来构筑多尺度、多层次的功能分级纳米结构体系,是通过“从下至上”的策略来实现纳米科技终极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